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馬兜鈴酸致肝癌,中草藥,魚腥草還能吃嗎?

大中午的,來自四川的小學妹含著熱淚找到了我:“以後都不能吃折耳根了!會得肝癌!” 震驚之下,我陷入了沉思——想想我曾經吃過那麼多折耳根(即魚腥草),再想想未來再不能吃折耳根,竟然不知道哪個更讓人難過。 這個讓川黔地區人民傷透了心的消息,其實來源於上海交大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這篇論文在老鼠的實驗裡用直接證據證明,馬兜鈴酸可以導致肝癌——而據微博上的消息所說,魚腥草,正是含有馬兜鈴酸的物質之一。 (一) 其實,馬兜鈴酸和癌症之間“不可告人”的關係,早就已經被嚷嚷了很多年了,只是之前一直沒有實錘。 最早引起人們警惕的,是馬兜鈴酸和泌尿系統癌症的關係——馬兜鈴酸早在2001年,美國藥品食品監督局(FDA)就發出過警告,提醒消費者不要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產品。 而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馬兜鈴酸列為了一類致癌物——也就是說,馬兜鈴酸對人類有明確的致癌性。和馬兜鈴酸同屬一類致癌物的,還有煙草製品、酒精飲料、檳榔、紫外線輻射……等等。 2013年,《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出現了兩篇論文,非常一致地表示馬兜鈴酸與癌症細胞中一個特定的基因突變有關。這個基因突變可相當不簡單——它在一般情況下相當少見,但在接觸過馬兜鈴酸的患者裡卻比例不小。要知道,煙草和紫外線都是證據確鑿的致癌物,但在癌症患者中引起基因突變的比例,可遠遠不如和馬兜鈴酸相關的這個基因突變。 更讓人忍不住多想的是,在其中一項研究中,科研人員找了93名肝癌患者,發現其中11名都有這種基因突變。而在之前的2012年,上海交大發表過一項關於肝癌的研究,其中也在肝癌患者裡發現了同樣的基因突變。這就讓人不得不懷疑,馬兜鈴酸和肝癌之間,是不是發生了些什麼…… 2017年,《科學·轉化醫學》上又出現了一篇關於馬兜鈴酸的論文,正式揭開了馬兜鈴酸和肝癌關係的一角。在這項大型研究主要幹的活就是基因檢測外加數數——科研人員找了共1400名不同地區的肝癌患者,統計了其中馬兜鈴酸相關基因突變(是的,就是2013年發現的那一種)的比例。結果讓人禁不住瑟瑟發抖:中國大陸47%攜帶有馬兜鈴酸相關的基因突變;在更愛用中草藥養生的台灣,這個比例更高,是78%;東南亞地區(除越南外)的比例是56%。順便說一句,歐美的這個比例不到5%。 當時菠蘿還專門為此寫過科普文章:《重磅研究:亞洲大批肝癌和馬兜鈴酸有關,有毒的中草藥千萬別亂吃!》 (二) 但之前的這些研究,都算不得實錘。 畢竟,就算最為知名的2017年的那篇論文,也只能說明馬兜鈴酸和肝癌有關,不能說就是馬兜鈴酸導致的肝癌。 這就好像看見兩個明星半夜一起出現在同一間房裡,就算咱們再多懷疑,也不能說他倆一定就是有一腿——說不定人家就喜歡三更半夜談合作呢。 而前不久上海交大發的這篇論文,要是用娛樂圈來打比方的話,簡直就是卓偉級的高清無碼照,一個實錘證明了馬兜鈴酸和肝癌之間那點兒不得不說的故事。 研究人員首先拿小鼠進行了實驗,發現注射馬兜鈴酸果然會讓小鼠患上肝癌。而且,給小鼠打的馬兜鈴酸越多,小鼠得肝癌的機率就越大,而且發病也越快,腫瘤也越大。 更可怕的是,這項研究發現,馬兜鈴酸引起的特殊基因突變出現在細胞癌變的早期。這可就意味深長了——這表明,馬兜鈴酸引起的基因突變很可能是突變中的“老司機”,拉著其它後來發生的突變,開著細胞大車一路奔向癌變的不歸路。 研究人員也統計了國內肝癌患者接觸馬兜鈴酸的情況——在隨機選取62位中國肝癌患者中,有多於1/4的患者接觸過馬兜鈴酸。並且,和在小鼠中不同,馬兜鈴酸可以在人類中引起多個不同的基因突變,其中包括TP53等著名的癌基因。 總結一下就是,馬兜鈴酸確實能導致肝癌 ——如果致癌能力從強到弱有鄙視鏈的話,那它應該位置還挺靠近頂端的。而且,攝入越多,越容易得肝癌。 真的可怕了。 (三) 中國人之所以攝入馬兜鈴酸多,主要還是因為中草藥。就連不少常見的中成藥,比如復方蛇膽川貝散、風濕止痛丸、杜仲壯骨丸等,都含有馬兜鈴酸,連三伏貼裡都有(詳細名單見文末)。 網上反中醫中藥的呼聲又開始高漲,甚至有人評論說:“珍愛生命,遠離中藥。” 這就有點兒過分了:當大家說到某種西藥有副作用時,通常都是非常明確地說這種藥有某種副作用,一般不會隨隨便便把打擊面擴大到整體西藥領域。 可當事涉中藥時,大家的打擊面往往就沒那麼準確了。一類中草藥出現問題,就很容易引起對所有中藥的普遍懷疑,全然不管中藥林林總總,並非都屬於一類。回頭想想西藥,中藥的這種待遇,委實不大公平。 這樣的不公平背後,固然有我們對中藥的偏見,但真正讓人不安的卻是,我們對中藥並沒有我們所以為的那麼了解: 許多中藥,包括驗方、配伍,都沒有經過嚴謹的臨床試驗,我們並不知道哪些藥真正有用、哪些藥可能有害,能依仗的,不過是千百年前的幾本醫書; 我們不知道,那些中藥裡的具體成分是什麼,哪些成分可能有害,又到底是什麼或者哪些成分起到了治病的作用; 我們提到中醫,言必稱“ 老祖宗傳下來的 ”,但相關的科學研究卻少得可憐,很多方面甚至比不上西方對中醫藥的科學研究; ………… 所以我們依然只能籠統地稱一聲“中藥”,依然對它缺乏客觀冷靜的看法。青蒿素的發現得了諾貝爾獎,那麼它就是揚眉吐氣的民族驕傲;馬兜鈴酸可以致癌,那麼它就成了要避而遠之的迷信糟粕。 所幸,現在我們在中醫藥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了。上海交大這篇關於馬兜鈴酸的論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中國、在中國人裡,研究我們自己常用的中草藥成分。 未來,這樣的科研也許會越來越多。 或許有一天,當我們談論起中藥,它不再是古醫書上佶屈聱牙的詞句,而是如現代醫典般簡明準確的描述;它也不再局限於經驗性的描述體系,而是與現代科學接通,用有跡可循的科學體係來解讀歲月裡沉積的古老經驗。 到那時,千百年的經驗才算是真正得到了發揚。 我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分割線 寫在後面的一點bb: 所以……到底還能不能吃魚腥草?應該是可以的。 論文裡有強致癌性的是馬兜鈴酸I,而魚腥草里確定含有的是馬兜鈴內酰胺BII、AII和FII類,不是同一種東西。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魚腥草里的這些種馬兜鈴內酰胺有毒性或致癌作用。 再一次證明:獨立思考很重要,完全聽微博的可能會被帶到坑里去。 嗯,我要趕緊去吃兩碗涼拌折耳根壓壓驚…… 這裡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於2017年發布的含馬兜鈴酸中成藥及中草藥名單,拿走不謝: 中成藥清單 序號 藥品名稱 含馬兜鈴屬藥材 1 通迪膠囊 大青木香 2 複方胃痛膠囊 九月生 3 喘息靈膠囊 馬兜鈴 4 肺安片 馬兜鈴 5 複方蛇膽川貝散 馬兜鈴 6 雞鳴丸 馬兜鈴 7 雞蘇丸 馬兜鈴 8 七十味松石丸 馬兜鈴 9 青果止嗽丸 馬兜鈴 10 潤肺化痰丸(雞鳴丸) 馬兜鈴 11 十三味疏肝膠囊 馬兜鈴 12 胃福顆粒 馬兜鈴 13 止嗽化痰丸 馬兜鈴 14 京製咳嗽痰喘丸 馬兜鈴 15 消咳平喘口服液 馬兜鈴 16 止嗽化痰膠囊 蜜馬兜鈴 17 二十九味能消散 木香馬兜鈴 18 二十五味綠絨蒿膠囊 木香馬兜鈴 19 二十五味綠絨蒿丸 木香馬兜鈴 20 二十五味松石丸 木香馬兜鈴 21 二十五味餘甘子丸 木香馬兜鈴 22 二十五味竺黃散 木香馬兜鈴 23 風濕塞隆膠囊 木香馬兜鈴 24 風濕止痛丸 木香馬兜鈴 25 肝暢膠囊 木香馬兜鈴 26 九味牛黃丸 木香馬兜鈴 27 七味紅花殊勝散 木香馬兜鈴 28 七味紅花殊勝丸 木香馬兜鈴 29 清肺止咳丸 木香馬兜鈴 30 四味止瀉木湯散 木香馬兜鈴 31 五味渣馴丸 木香馬兜鈴 32 和胃降逆膠囊 天仙藤 33 複方風濕藥酒 尋骨風 34 複方拳參片 尋骨風 35 祛風除濕藥酒 尋骨風 36 三蛇藥酒 尋骨風 37 神農藥酒 尋骨風 38 益腎蠲痺丸 尋骨風 39 杜仲壯骨膠囊 尋骨風 40 杜仲壯骨丸 尋骨風 41 保胃膠囊 硃砂蓮 42 金朱止瀉片 硃砂蓮 43 硃砂蓮膠囊 硃砂蓮 備註:以上不包括外用製劑。 中草藥清單 序號 藥材名 原植物基源 1 大葉青木香 大葉馬兜鈴A. austrozechuanica 2 大百解 土木香A. chuii 3 硃砂蓮 四川硃砂蓮A.cinnabarina 硃砂蓮A.tuberosa 4 九月生(硃砂蓮) 廣西硃砂蓮A. Tuberosa CF Liang et SMHwang 5 天仙藤 (馬兜鈴藤) 北馬兜鈴A. contorta 馬兜鈴A. debilis 6 馬兜鈴 北馬兜鈴A. contorta 馬兜鈴A. debilis 7 防己 異葉馬兜鈴A.heterophylla 川南馬兜鈴A .austrozechuanica 穆坪馬兜鈴A. moupinensis 8 漢防己 異葉馬兜鈴A.heterophylla 9 淮通 穆坪馬兜鈴A. moupinensis 木香馬兜鈴A. moupinensis 10 木防己 (水城木防己) 木香馬兜鈴A. moupinensis 卵葉馬兜鈴A. ovatifatia 11 木香馬兜鈴 木香馬兜鈴A. moupinensis 穆坪馬兜鈴A. moupinensis 木香馬兜鈴A. moupinensis 藏馬兜鈴(藏木通)A.griffithiiYhoms ex Duchartre 12 大青木香 廣西馬兜鈴A.kwangsiensis Chun et How 13 冕寧防己 穆坪馬兜鈴A. moupinensisFranch 14 尋骨風 綿毛馬兜鈴A. mollissima 15 苕葉細辛 短尾細辛AsarumcaudigerellumC.Y.Cheng et CSYang 尾花細辛AsarumcaudigerumHance 青城細辛Asarumsplendens(Maekawa) CYCheng et CSYang 雙葉細辛Asarumcaulescens Maxim. 16 烏金七 雙葉細辛Asarumcaulescens Maxim. 17 杜衡 杜衡Asarumforbesii Maxim. 宜昌細辛AsarumichangenseC.Y.Cheng et CSYang 18 湘細辛 杜衡Asarumforbesii Maxim. 小葉馬蹄香AsarumichangenseC.Y.Cheng&C.S.Yang 五嶺細辛AsarumwulingenseC.F.Liang 19 細辛 北細辛AsarumheterotropoidesFr.Schmidt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 漢城細辛AsarumsieboldiiMiq.var.seoulenseNakai 華細辛AsarumsieboldiiMiq 20 甘肅細辛 單葉細辛Asarumhimalacum Hook.f.etThoms. 21 南坪細辛 單葉細辛Asarumhimalaicum…

阅读更多

養生?弄不好是在養癌!

文|天荒地腦 留美生物學博士,科普譯者、作家。科學是嚴謹的,我希望它同時也是好懂的。 據說有一種東西,可以抗衰老、防皺紋、保護心血管、預防癌症…… 這麼神奇的玩意,它的名號咱們其實都不陌生—— 抗氧化物。 抗氧化物在許多蔬菜水果護膚品保健品裡都有,不過出現最多的還是在廣告裡: 圖: 某保養品宣傳資料 食物裡有了它,吃起來健康度蹭蹭上漲; 護膚品裡有了它,任時光流逝也依然能夠如花似玉;保健品裡有了它……嗯,總能賣得更貴點兒。 像 維生素E呀,胡蘿蔔素呀,維生素A呀,花青素呀等等,都屬於抗氧化物。 但抗氧化物,可能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養生,弄不好還會“養癌”。 (一) 和許多現代保健品一樣,抗氧化物那廣為流傳的養生神話,也誕生於美國的暢銷書。1999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萊斯特·帕克(Lester Packer)教授出版了一本書:《抗氧化物的奇蹟》(《The Antioxidant Miracle》),一舉成名。 圖:《抗氧化物的奇蹟》(《The Antioxidant Miracle》) “很多研究證實抗氧化物可以幫助預防許多疾病,不僅可以養生,還可能可以延年益壽。 ”帕克在書裡寫道,“……服用抗氧化物補充品的人會活得更久、更健康。 ” 這背後的邏輯是這樣的: 在自然的生理過程中,我們的細胞裡會產生一種叫自由基(也叫“活性氧”)的小壞蛋。 這種小壞蛋到處作,就會傷害我們的細胞,尤其是遺傳物質DNA,從而導致衰老和癌症等疾病。 而 抗氧化物這個小天使,正好能夠收服自由基小壞蛋,從而保護我們的細胞,防止衰老、癌症等等。 是不是聽起來特有道理?而且當時從培養皿和實驗動物身上得出的不少研究結論,確實是支持這個理論的。 於是,在帕克的帶動下,推崇抗氧化物的書籍紛紛上市。如今餘溫尚在的抗氧化物熱潮,就是從那會兒開始火起來的。 帕克教授也因此大獲成功——畢竟他的書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一本。因此他後來也順理成章地發展了副業,去賣抗氧化保健品了。 按照這個劇情發展,接下來就該是抗氧化物大放異彩的時代了。然而,變故早已在悄悄醞釀。 (二) 早在20多年前,就有好幾項臨床試驗表明, 在降低癌症發病率方面,抗氧化物其實……沒用,說不定還有害。 1996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臨床研究:73135名肺癌風險較高的受試者(比如吸煙者)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每天大量補充兩種抗氧化物:β -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結果出乎意料:這組受試者的肺癌發病率是另一組的1.28倍。 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隨後,有多項臨床試驗表明,抗氧化物並不會降低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同時,好幾項研究還發現,有些抗氧化物,比如β-胡蘿蔔素、維生素A、維生素E等,反而和肺癌風險的升高有關。 怎麼回事?抗氧化物,真的會讓人更容易患上癌症嗎?它們難道不是幫助預防癌症、打敗自由基小壞蛋的“小天使”嗎? 上個月,權威科學期刊《細胞》上的一篇論文揭開了這個謎題的一角。…

阅读更多

新輔助治療,手術前就可能讓腫瘤細胞完全消失?

原文轉自菠蘿因子 最近有個好朋友得了乳腺癌,本來已經決定要全切,後來我和幾位醫生都建議先做 “新輔助治療” 。 她聽了我們的話,結果做了幾個療程,腫瘤就完全消失了,後來成功做了保乳手術。 臨床數據顯示,這種情況下,患者生存期不受影響,生活質量更是大大提高。 通過這件事,我才意識到“新輔助治療”對很多中國患者是很新的事兒,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個概念。 相對歐美髮達國家,中國使用新輔助治療的比例相當低。 舉一個例子,對於HER2陽性的乳腺癌,歐美髮達國家約60%患者會接受新輔助治療,而據調查中國祇有不到20%。 什麼是新輔助治療? 簡單來說, 新輔助治療是指主要治療手段(比如手術)之前做的一種治療。 根據不同的腫瘤類型,新輔助治療手段可能是化療,內分泌藥物,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甚至是放療。 在歐美,最常使用新輔助治療的癌種,包括了乳腺癌、膀胱癌、肺癌、結直腸癌、腦瘤等。 為什麼要用新輔助治療呢? 整體而言, 目的是使腫瘤縮小,殺滅看不見的轉移細胞,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對於不同的患者,使用新輔助治療主要目的有所不同。 讓本來不能手術的患者能夠手術。通過新輔助治療讓腫瘤降期,使不能手術的腫瘤轉化為可手術的; 讓本來需要全切的患者保住器官。通過新輔助治療讓腫瘤縮小,手術可能變得更容易。比如將需要全切的乳腺癌轉化為可保乳的情況,提高外科手術效果和患者生活質量; 了解患者腫瘤對什麼藥物敏感。通過新輔助治療,可以評估腫瘤對某些藥物是否會響應,為手術後進一步治療提供依據。 如果新輔助有用,那為什麼相對歐美,中國比較少用呢? 這個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比如: 患者和家屬擔心不盡快手術會耽誤治療,拒絕新輔助。 新輔助的臨床數據少,在中國適應症沒有批准。 多學科會診體系沒有建立,內科和外科醫生配合不足。 因此,要推動新輔助治療,一方面需要藥物的新輔助治療適應症被批准,另一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專業教育,讓大家理解新輔助治療的價值和意義。 說到新輔助治療的教育,大家需要了解一個新術語,叫“病理學完全緩解(pCR)”。 病理學完全緩解(pCR) :新輔助治療後,取出樣品到顯微鏡下,惡性腫瘤細胞完全消失。…

阅读更多

人類和癌症的戰爭簡史(上)

如今,癌症與我們已經近在咫尺! 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拍著胸脯說,我周圍沒有癌症患者也沒聽說過癌症。 我們先看看最新的大數據,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的統計。 2018年全世界新增大約1808萬名癌症患者,48%在亞洲。 2018年全世界死於癌症的人大約960萬,57 %在亞洲。 2018年全世界癌症發病率的分佈,藍色越深(發達)代表發病率越高。 每年千百萬的人患癌或者死於癌症。 癌症,到底是什麼? 人類跟癌症的這場戰爭, 百年之久甚至更久。 人類從一頭蒙圈、束手無策, 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再到今天...... 癌症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人體大約50萬億個細胞,都從一個受精卵分裂而來。受精卵在剛開始階段,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這德性和癌細胞沒什麼兩樣。 斑馬魚受精卵分裂過程 但是,對正常細胞來說,從某個時間開始,這種無限分裂的開關被關了,細胞分化出不同類型,神經細胞、皮膚細胞、肌肉細胞等等,這些細胞有個共同點,壽命一到就得死亡(暫不論生殖細胞)。 操縱這一切的,就是基因。基因不斷突變,只要湊巧把這個無限分裂的開關打開了,細胞就會重啟無限分裂的技能,這種細胞其實和正常細胞差別不大,只是它沒有壽命限制,會無限分裂,最終靠數量把人體壓垮。 所以,癌症來自基因突變,即DNA出錯。說到底,癌細胞就是追求長生不老的正常細胞,並且它成功了。 在最理想狀況下,DNA複製轉錄出錯的概率是十億分之一,這是人體衰敗的主因,也是人類進化的根源。 這十億分之一的概率能不能消除?從硬件上說,人體的本質是一堆化學反應,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原子外層電子的相互作用,量子力學告訴我們,電子的本質是個不靠譜的傢伙,它的行為只能用概率描述。因此,要把化學反應的出錯率降到零,現在是不可能的。 這十億分之一的概率會不會增加?活得越久出錯概率自然也越大,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越發達的地方人均壽命越長,癌症發病率也越高。另外,影響化學反應實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凡能引起DNA出錯的東西,都是致癌因素,包括很多化學物質,輻射,病毒細菌,甚至情緒和不良生活習慣等已經被證實和有待證實的東西。 不過暫時還不用怕,咱有免疫系統。 癌細胞出現後,會和免疫系統上演一場“適者生存”的戲碼。其實正常人每天都會產生不少癌細胞,畢竟咱有十億分之一的突變概率嘛,只不過它們都會被免疫系統清除。 T細胞殺死癌細胞 但免疫系統並不是一塊鐵板,漏洞也就比篩子少一點,無數前仆後繼的癌細胞,只要撞上了漏洞,就能發展成癌症,所以癌症種類非常多。 這還沒完,能躲過免疫系統追殺的癌細胞,基因突變概率往往特別高,從十億分之一提高到百萬分之一也是等閒。於是,更快的分裂速度,更高的突變概率,使得癌細胞進化速度暴增,不但把免疫系統打成了篩子,對藥物也具備很強的抵抗力。 更恐怖的是,癌細胞還能進化出組織能力,可以派偵察兵尋找好地方並潛伏下來,一旦主基地被毀,就可以發展第二基地。 操縱這一切的,也是基因。 如果把癌細胞在人體內的演化,看成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就不會驚訝於癌細胞表現得像智慧生物。對我們人來說,每次基因突變,就是一場賭局,只要賭的時間足夠長,總有輸的一天。 癌症能根治嗎? 如果把癌細胞殺的一個不剩叫根治,那就別想了,即便正常人每天都會產生癌細胞。如果把發展成癌症的那類癌細胞殺光了叫根治,那也很麻煩,因為癌細胞一直在變異,你甚至都分不清,新癌細胞是從正常細胞變異來的,還是從老癌細胞變異來的。如果癌症治癒後10年再得癌症,10年前那次治療算根治嗎? 癌症一般不叫根治,而叫:五年生存率。患者在治療後,即便用最先進的檢測技術證明所有參數都正常了,醫生也不敢說根治,至少要等一段時間再說,要等多久呢? 5年! 這個5年有什麼深刻機理嗎?不好意思,只是個統計數據而已:3年不復發,80%的可能是治癒了;5年不復發,90%的可能是治癒了;抱歉,這個世界沒有100%的事情。 一般認為,患者在5年內沒有復發,就算治癒了。 基本生物知識複習的差不多了,下面說些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知道的東西。如果把人類與癌症的對抗看成一場持久戰的話,現在至少是戰略相持階段。人類的抗爭,已經從小米加步槍的戰鬥,一路成長到海陸空天全方位的高科技戰爭。 下期:戰爭大片正式開始,人類和癌症的戰爭簡史(中) 來源:賽瑯生物

阅读更多

不倦的追求

鄺靄慧博士是香港遺傳性乳癌家庭資料庫創辦人兼主席、香港外科醫學院婦女外科分會創辦人及首任主席、香港首位女外科臨床副教授 、東華醫院乳腺外科主任。 自2018年以來,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有限公司(AFCR)一直為鄺博士的研究提供資助。這位受人尊敬的港大外科教授堅持不懈追求更好的乳癌治療技術,正如她自己所言,她不能、也不會放棄。 僅在香港,每21位女性中就有1位患有乳癌,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增加。和大多數國家一樣,乳癌是中國內地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事實上,在全球範圍內,中國女性占所有新確診乳癌病例的12.2%,占所有乳癌死亡病例的9.6%。 鄺博士表示:「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的癌症發病率整體都在上升,這是肯定的。與西方相比,乳癌等癌症在亞洲地區的發病年齡更小。其實,乳癌是中國內地和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佔中國女性新發癌症的15%。」 秉承竭力支持開展亞洲高發癌症優質研究的承諾,AFCR為鄺博士的項目提供了資助,致力於研究亞洲地區特定的腫瘤遺傳風險。鄺博士已在香港進行了首批最大規模的BRCA1/2基因突變分析。研究團隊發現,9.5%的研究對象是BRCA突變家族遺傳的起始點,亦稱為「零號患者」。 在西方國家,5%-15%的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綜合征(HBOC)是由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的遺傳性突變導致的。據了解,到攜帶者70歲時,這些基因突變將使她們患上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分別增加50%-87%和10%-40%。此外,還有其它已知的基因突變導致了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綜合征的患病傾向。 為了評估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綜合征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患病率及患病風險,鄺博士的團隊將比對收集自香港地區和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有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患者的血液樣本。 鄺博士說:「基因檢測將成為癌症研究的常態,但並非用於評估或預測風險,而是用於靶向治療和個性化治療,這一領域的研究將擴展至乳癌。更先進的技術型研究將包含創傷更小的侵入性治療,偏美觀型乳房手術和更有針對性的手術治療。」 鄺博士預測,基因檢測在將來對癌症治療的影響將比現在更大。截至2019年4月,她創立的香港遺傳性乳癌家庭資料庫已經資助3000多個家庭進行了基因檢測。 鄺博士表示:「癌症的發病率很可能會上升,而且上升趨勢會同時出現在城鄉地區,發病年齡會越來越小。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環境和遺傳因素之間的關係以及了解患病的風險。因此,我們在風險評估方面的工作極其重要。」 這方面的工作的確舉足輕重,有望大大改善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未來乳癌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而AFCR也以能夠支持此項工作為榮。

阅读更多

構建合作的橋樑

2019年6月10日至11日,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AFCR)派代表出席了在廣州舉行的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CBA)第二十四屆年會。此次活動與第十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聯合舉辦,與會者包括來自中國、美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頂尖生物技術和製藥行業公司、機構與專業人士。 AFCR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巴素娟博士也出席了此次活動。巴博士曾任CBA主席,這一榮譽職位由CBA成員選舉產生,任期一年。除參加活動外,她還親自邀請了三位重量級嘉賓出席CBA大會,其中就包括開幕式主講嘉賓阿龍·切哈諾沃教授(Aaron Ciechanover)。切哈諾沃教授來自以色列理工學院,是2004年諾貝爾獎得主。 切哈諾沃教授和兩位合作夥伴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在癌症研究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細胞分裂和DNA修復等基本生物化學過程均受這一機制控制,若該機制出現異常,將導致宮頸癌和其他癌症。 另外兩位參加CBA大會的受邀嘉賓是拉朱·庫克拉帕教授(Raju Kucherlapati)和陳凌教授(Lynda Chin)。前者是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保羅·卡博特教授、美國科學院醫學院院士;後者是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腫瘤學教授、Apricity Health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美國科學院醫學院院士。 庫克拉帕教授還將擔任AFCR於今年夏末舉辦的首屆「BRACE獎」大賽的評委。

阅读更多

紀念親友

您知道嗎?通過向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捐款,您可以向正在與癌症抗爭、已戰勝病魔或患癌去世的親友表示敬意。他們可能是您的家人、朋友或同事,他們可能是癌症的倖存者,也可能已因癌症去世。無論如何,您的捐贈不僅是對他們的永久致敬,同時也為研發更好的藥物、診斷方法和疫苗提供了支持。 請致電(852)2156 9684或電郵至contact@afcr.org與本會聯絡,了解更多關於紀念親友的資料。如需立即捐款,只需點擊這裡並選擇相應選項即可。

阅读更多

喝這種水,真的可能致癌!

(一) 中國是全球食管癌最高發國家之一,發病率遠超過歐美髮達國家。根據《中國癌症統計》,僅2015年,中國就有48萬人被新診斷為食管癌,38萬人因此而去世。 問題來了,到底為什麼中國食管癌這麼多? 腫瘤整體是“老年病”,絕大多數腫瘤都在發達國家發病率更高。但只有五種常見腫瘤例外,它們在發展中的國家,尤其是中國更高發。這就是著名的“五小強”: 肝癌、胃癌、食管癌、宮頸癌和鼻咽癌 。研究發現,這五種腫瘤在中國高發,主要還是後天引起的,包括生活方式和環境。 食管癌也不例外。 不難想像,食管作為每個人吃喝的必經管道,患癌肯定和飲食習慣密切相關。 中國人有一個傳統習慣,可能讓食管癌風險大幅上升,那就是“趁熱喝”。 我記得從很小的時候,就經常都有人端一碗很燙的湯給我,叫我“趁熱喝”。 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喝太燙的東西會增加食管癌風險。今年初發表在《國際癌症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再次證明了相關性。很多人不知道,伊朗東北部也是食管癌高發地區。當地很多人有個習慣,就是喝很燙的茶。研究者調研了5萬多名那裡的中老年人,發現喜歡喝燙茶的人,得食管癌的概率比不喝燙茶的人高90%! 正是由於類似的這些研究,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第一次把65℃以上的飲品,統統定義為2A類致癌物。 注意, 理論上是任何65℃以上的飲品,不管是咖啡,茶,還是你媽媽煲的湯。 咖啡和茶裡都含有一些有益的化合物,有研究甚至表明喝咖啡或喝茶或許能防癌。大家愛喝就喝點兒,但請放涼點再喝。 真正可能致癌的其實是裡面的, 太燙的水 ! (二) 所以,為啥長期喝太燙的東西可能致癌? 因為它會造成食管的損傷和修復。 就像開水弄到手上會燙破皮一樣,喝太燙的東西會破壞食管粘膜和上皮細胞,導致組織損傷。組織一旦損傷,就需要修復,這個過程需要細胞的分裂和生長。而每一次細胞分裂,都需要DNA全部複製一遍,這個過程不是100%準確的,肯定會帶來新的突變。這類突變是隨機的,絕大多數時候並不致癌,只有很少機會造成重要致癌基因突變。 但如果長期吃燙的東西,導致食管上皮細胞反復被傷害,反復修复,反复細胞分裂,反复突變,那導致癌細胞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了。 除了基因突變,反复損傷還可能造成局部慢性炎症。最近有很多研究發現,慢性炎症也會增加患癌風險,包括肺癌、結直腸癌等。這也是吃阿司匹林這類消炎藥,可能降低結直腸癌風險的一個機理。 食管真的挺不容易的。 事實上,幾乎所有人的食管都飽經摧殘。最近一篇論文收集了正常人的食管細胞,然後去做基因檢測。結果意外發現, 即使沒有得食管癌的人,也充滿了攜帶基因突變的細胞。 這幾乎肯定是由幾十年漫長的“損傷-修復-突變”過程帶來的。 少喝燙的東西,無法100%規避基因突變,但可以降低風險。   (三) 雖然前面說了半天的燙食,但在中國,它只是導致食管癌的一個次要因素。中國食管癌高發的鍋不能完全丟給燙食。 真正排在中國食管癌發病第一和第二位的風險,是另外倆能進入食管的東西: 煙和酒! ( 喝燙茶導致食管癌?配上抽煙喝酒才真是危險了! ) 一個重要的證明,就是中國每年近50萬食管癌患者中,約70%都是男性。 據2019年《柳葉刀·全球健康》上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男性食管癌裡19.2%是因為喝酒,18.6%是因為吸煙。 而且我以前專門說過,中國很多人由於遺傳基因不行,無法順利代謝酒精帶來的一級致癌物乙醛,所以喝酒造成的身體傷害,包括產生基因突變的概率遠超過歐美,這可能是中國食管癌特別高發的重要因素之一。 ( 毫無益處! 「飲酒養生」的說法可以休矣。…

阅读更多

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關於香港癌症策略的聲明

2019年7月26日星期五,香港政府宣布施行香港癌症策略,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隨之發表以下聲明: 亞洲癌症研究基金十分榮幸地支持新公布的“香港癌症策略”,並將致全力於其推行實施。我們將竭力減輕香港居民的癌症負擔,通過研究、合作和公眾教育積極抵禦癌症。 當全社會通力協作,我們必將能夠成功。 ###

阅读更多

你以為喝的是天然果汁,其實可能是患癌風險

近幾年是對吃貨非常不友好的幾年。 先是《柳葉刀》上爆出碳水化合物吃得多和死亡風險增高有關,讓我等吃貨不得不對蛋糕甜點退避三舍;結果現在,連果汁都沒法喝了——近期,《英國醫學雜誌(BMJ )》發表爆炸性論文, 說含糖飲料與高患癌風險有關,連100%純果汁(沒額外加糖的那種)都很危險 。畢竟,純果汁也含糖,還不少。 當然,比我等吃貨更尷尬的是美國癌症協會——畢竟,人家曾經公開在自家網站上建議過大家多吃蔬菜水果來抗癌,而所推薦的增加水果攝入的方式之一就是喝100 %純果汁。 敢這麼下美國癌症協會的面子,用腳趾頭也想得到,《英國醫學雜誌》上的這篇論文不是美國人寫的。令人驚異的是,這篇論文的作者居然也不是一向嘲笑美國人的英國佬,而是以會吃著稱的法國人。 (一) 其實這事兒得從10年前說起。話說法國一向是吃貨大國,但好吃是有風險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某些癌症……無不與“吃”這一事口口相關。一名正宗的吃貨,怎麼能忍受疾病以美食為墊腳石作威作福? 於是,2009年,法國的吃貨科學家們發起了一個名為“營養網絡健康研究”(The Nutrinet-Santé Study)的科研項目,來研究營養、食物、飲食習慣等與健康的關係。為此,他們召集了16萬志願者,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踪隨訪。而文章開頭提到的這篇論文的原始數據,正是來源於這項研究。 話說這個“營養網絡健康研究”項目還產出了很多其它有意思的論文,比如超加工食品和癌症的關係,還比如食品包裝上營養信息該怎麼標明,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對吃貨來講,這篇論文充滿了悲傷:含糖的汽水奶茶啥的,是不能喝了,畢竟和這些飲料相關的總體癌症風險比通常值高出 18% 。如果單看乳腺癌,含糖飲料更是和 22% 的風險升高有關。 而且千萬別有僥倖心理——這麼明顯增高的癌症風險,只需每天多喝 100毫升含糖飲料 !100毫升是個什麼概念?一罐聽裝可樂都有330毫升…… 啊再見了我的可樂,永別了我的奶茶…… 可這還不算完,這篇論文真是一點活路都沒給吃貨們留: 你以為不喝飲料喝果汁就沒事了麼?Too young too naive!哪怕是沒有添加任何糖的100%純果汁,也和總體癌症風險上升 12% 有關。如果只看乳腺癌,相關的風險升高則有15%。這樣的風險,依然只需要每天100毫升的量——100毫升,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只可能讓你在癌症路上一路Bang…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