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轉自奇點網 老生常談:癌症不可怕,轉移才可怕。為了能夠在人體內多佔一塊“戰略要地”,天知道癌細胞到底get了多少技能。這不,又來了一個~今日《自然》雜誌封面研究又揭示了轉移癌細胞的一項新技能[1]。乳腺癌細胞竟然能夠重編程附近的健康細胞,讓它們變成乾細胞,形成有利於自己生長的微環境!這個發現得益於一種最新的鑑定腫瘤微環境的技術,兩位論文通訊作者分別來自劍橋幹細胞研究所和Francis Crick研究所。咱們知道,癌症轉移並不是個簡單的過程,第一得癌細胞自己足夠“浪”,能夠全身漂流找到合適的轉移位點;第二這個轉移位點的環境也得適合癌細胞生存發展,也就是所謂的腫瘤微環境(TME)了。顯然,想搞清楚轉移,腫瘤微環境那是繞不過去的一座山。但這座山確實略高。微環境這個“微”實在很有道理,不論是轉移早期還是晚期,實際上受癌細胞影響的、支持轉移生長的叛變組織是非常非常小的,怎麼區分它都是個大問題,更別提單拎出來做分析了。
今天這個研究,就想到了一個很巧妙的辦法——讓癌細胞自己做標記!
研究者設計了一種新的紅色熒光蛋白,它有個特別的氨基酸殘基,這樣就能滲透細胞膜了。癌細胞搭載了這種熒光蛋白之後,受到它不良影響的健康細胞就會被“點亮”,可以和正常細胞區分了。
從小鼠尾靜脈注射帶熒光蛋白的癌細胞,可在肺部檢查轉移微環境生態
在實驗中,這种红色熒光能擴散到5個細胞層,而且它沒有免疫原性,整個兒組織的生態都和正常的轉移微環境一樣。
除了早就被證實能夠幫助轉移癌生長的中性粒細胞,研究者最關注的還是微環境中那些非免疫細胞,畢竟它們才是被忽視的“陰暗面”。
當檢查了非免疫細胞們的基因表達譜之後,研究者發現,其中非常亮眼的一種細胞,是肺泡2型細胞(AT2)。
正常情況下,AT2基本是完全分化的,只有少部分還保留著幹細胞性。但是和沒有熒光標記的正常細胞比起來,這些微環境中的AT2增殖活性要高很多。
仔細一分析,正常AT2主要表達肺泡基因,而這些微環境中的AT2居然表達了SCA1,這可是一種祖細胞的生物標誌物啊!
正常細胞(白)、癌細胞(黃)和被標記的微環境細胞(紅)
這還不是最要緊的。當研究者把這些AT2拿到體外來培養,它們很明顯地可以幫助細胞生長!
好了,提問,這些有乾性的AT2是哪來的?
選項①,癌細胞自己選了乾細胞多的地方;選項②,癌細胞從別的地方叫來的干細胞;選項③,癌細胞讓AT2變成乾細胞。
好吧,看了開頭就知道要選③
正常的AT2細胞和癌細胞共培養之後,很快就表現出了多分化潛能,擁有了乾細胞的技能。這說明癌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可以驅動正常細胞重編成為乾細胞。
《自然》同期配發的評論認為,這個研究至少有三大應用方向:
一,癌細胞是怎麼塑造自己的微環境的;
二,癌細胞為什麼總會優先轉移到某些特定的器官,比如肺和骨髓,不同的癌細胞為啥“喜好”不同;
三,比起基因型多變的癌細胞,相對更“老實”的微環境細胞無疑是解決轉移難題的好切入點。
而這個利用熒光蛋白的技術本身也肯定不只局限於癌症領域,在研究細胞間相互作用中肯定能提供不少幫助。
不我就想問,癌細胞你都哪學的這些亂七八糟?能不能教教我
參考文獻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487-6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399-6
[3]https://www.crick.ac.uk/news/2019-08-28_cancer-cells-corrupt-their-healthy-neighbou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