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導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史上最具深度癌症科普!)

(資料來源:病理柳葉刀) 近日,發表在《英國癌症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的一項研究中,根據英國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數據最新的預測顯示,英國每兩人中將會有一人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患癌症。 這聽起來恐怖嗎?再看看中國:世界癌症報告估計,2012年中國癌症發病人數為306.5萬,約佔全球發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數為220.5萬,約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 隨著發病率走高,癌症正越來越多地侵入人們的生活。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於癌症的起因、防治存在不少成見和誤解,影響了對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一、癌症和腫瘤 進入正式的科普前,先來介紹一個可能困擾著很多人的一個小問題。癌症與腫瘤究竟有什麼區別? 癌症和腫瘤這兩個詞經常通用,一般情況下也確實沒太大問題。一定要糾結的話,這兩個詞還是有一些區別的。腫瘤的關鍵詞是“固體”,癌症的屬性是“惡性”,所以惡性固體腫瘤就是癌症,血液癌症不是腫瘤,良性腫瘤不是癌症,清楚了麼? 用數學公式來表示的話: 癌症=惡性腫瘤+血癌 腫瘤=良性腫瘤+惡性腫瘤 良性癌症=說錯了 二、什麼導致了癌症? 導致癌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基因?污染?飲食?抽煙?都不是,和癌症發生率最相關的因素是年齡! 2013年中國第一次發表了《腫瘤年報》,從下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第一:無論男女,癌症發病率從40歲以後就是指數增長;第二:老年男性比女性得癌症概率高,主要是前列腺癌。 絕大多數我們熟悉的癌症:肺癌,肝癌,胃癌,直腸癌等等都是老年病!小孩能得白血病,但你什麼時候聽說過小孩得肺癌,肝癌的?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增加,得癌症的概率越來越高是不可避免的。為啥蒼蠅很少得癌症?因為他們壽命很短,還沒得癌症就掛了。我們的寵物狗和貓都會得癌症,原因是他們的壽命可以到10多年,相當於人的70~100歲,因此得癌症概率不低。 那麼其它因素有關係麼?肯定有。 癌症發生的原因是基因突變。我們體內大概有兩萬多個基因,真正和癌症有直接關係的的大概一百多個,這些癌症基因中突變一個或者幾個,癌症發生的概率就非常高。那基因為啥會突變,啥時候突變?基因突變發生在細胞分裂的時候,每一次細胞分裂的時候都會產生突變,但是多數突變都不在關鍵基因上,因此癌症發生仍然是小概率事件。細胞啥時候分裂?生長或者修復組織的時候。 總結的數學公式是: 癌症發生概率 (p) = 細胞分裂次數 (a) X 每次分裂產生突變數目 (b) X 突變基因是致癌基因概率 (e) 在這個公式中,e 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關鍵是a和b兩個因子。我覺得很多和癌症相關的原因都可以用這個公式推導和解釋: (a)歲數越大,細胞需要分裂次數越多,所以老人比年輕人容易得癌症。 (b)人體器官受到損傷越多,需要修復就越多。組織修復都需要靠細胞分裂完成,因此細胞分裂次數就越多。因此長期器官損傷,反復修复組織容易誘發癌症。 暴晒太陽損傷皮膚細胞,因此皮膚曬傷次數和得皮膚癌直接相關; 抽煙或者重度空氣污染損傷肺部細胞,因此長期抽煙容易得肺癌; 吃刺激性和受污染的食物,損傷消化道表皮細胞,因此長期吃重辣,污染食物會增加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直腸癌發生; 慢性乙肝病毒傷害肝細胞,因此乙肝病毒攜帶者容易得肝癌,等等等等。 (c)每個人的細胞分裂一次產生突變的數目是不同的。這個主要受到遺傳的影響,有些人天生就攜帶一些基因突變,這些突變雖然不能直接導致癌症,但是會讓他們細胞每次分裂產生突變數目大大增加。 去年好萊塢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 (Angelina Jolie)在紐約時報撰文,說為了防止得乳腺癌而預防性切除雙乳。該新聞轟動全球。 她作此決定的原因就是她家族和她本人都攜帶BRAC1基因突變,有了這個突變,她的細胞分裂產生的突變比正常高百倍,因此她家族多名女性,包括她的母親都很早就得乳腺癌,她個人被估計有87%的可能性得乳腺癌,50%可能性得卵巢癌。 她的這個舉動,當時我從科學眼光看有點衝動,因為不能保證其它部位(尤其是卵巢)不會發生癌變,但是她的勇氣還是讓我無比佩服。後來我聽說朱莉要把卵巢也切除,我只能想到一個詞:“壯士斷腕”。 大家不妨把自己感興趣的因素找出來,看看這個公式是否真的適用。 三、為什麼兒童會得癌症? 通常,癌症是一種老年病,隨著年齡增加,各種癌症的發病率都直線上升。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我們生活中應該聽說過不少年輕人,小孩甚至嬰兒得癌症,尤其是白血病的故事,這是為什麼? 癌症是由突變引起的,後天因素導致突變需要時間積累,在短短幾年以內是不可能純靠後天因素導致癌症的。因此可以肯定,或者幾歲的兒童得癌症必然有先天因素的:要不然就是父母遺傳了致癌基因,要不然就是在懷孕的過程中因為種種原因胎兒產生了突變。 現在生物檢測技術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懷孕過程中儘早檢測出先天突變,如果證明寶寶有嚴重遺傳疾病,父母至少能選擇是否流產。基因檢測技術的成熟和致癌基因的認識,讓我相信父母是否攜帶致癌突變應該會成為孕前體檢的常規項目。 而在懷孕過程中出現的突變檢測相對要困難很多,主要原因是胎兒發育中要獲取樣品很困難。傳統的檢測如唐氏綜合症篩選還依賴於羊水穿刺,這是一個手術,對胎兒發育也有一定的風險。很多的人正在為無穿刺檢測技術而努力,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相信幾年之內就會有突破性進展。 但是無論檢測技術如何先進,一個讓人頭痛的難題將始終存在:即使知道胎兒有了基因突變,由於生物體的複雜性,也不一定100%會得癌症,這個時候父母將面臨一個非常困難且沒有正確答案的選擇。是冒險生下來還是繼續等待下一個健康的寶寶?相信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成熟和廣泛應用,這個問題將日益突出。 現在全世界大概有50萬兒童患有各種癌症,癌症是兒童死亡的第一殺手。兒童癌症中最常見的是白血病,佔了近40%(見下圖),這是我們為什麼老是聽到兒童得了白血病需要骨髓捐贈的故事。其次是神經系統腫瘤,然後是骨頭和各種軟組織腫瘤。 治療兒童腫瘤採用的辦法也是手術+化療+放療。對比成人癌症,化療和放療對於兒童癌症往往有著驚人的效果,即使不考慮骨髓移植治愈白血病,很多兒童病人也能夠被傳統化療放療治愈。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複雜的。第一:兒童癌症的突變往往很少,因此癌症產生抗藥性的可能性低;第二,和傳統想法不同,兒童接收化療和放療的劑量相對體重來說往往超過了成年人,這是由於兒童組織修復能力比較強,能夠忍受更強的化療和放療帶來的副作用。這兩點是兒童癌症的治愈率遠遠高於成人腫瘤的重要因素。 但是有得就有失,高劑量化療放療在治愈腫瘤的同時,會給兒童帶來各種各樣長期且嚴重的副作用:神經發育不全,智力低下,抑鬱容易自殺,不孕不育等等 。因此,對兒童癌症的藥物開發迫在眉睫。 可惜,相對於我們對成人癌症的投入,對兒童癌症的研究遠遠落後。根本原因是由於兒童癌症數量較少。這一方面導致樣品數量不足,因此基礎研究到醫學轉化研究的實驗室都比較少。更重要的原因,由於病人少,大藥廠往往不願意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來專門研究兒童癌症,其一是臨床試驗很難進行,其二是因為即使做出藥來也不能收回成本。最後,因為周圍兒童癌症病人少,社會對這種疾病的關注不夠,對政府的壓力也不足。 近幾年開始參與兒童癌症的研究,和各方面的人都有很多接觸,感觸良多。上個禮拜去長島冷泉港開了個橫紋肌肉瘤的會議,贊助者是一對夫婦,他們的兒子去年由於這個疾病而去世了。 橫紋肌肉瘤全美國一年只有400個左右病例,多數是兒童。由於病人少,這個疾病的存活率在過去30年沒有任何變化!該夫婦家境非常富裕,在全美國最好的腫瘤醫院使用了最貴的藥物,但是在治療過程中仍然深感絕望。因此在兒子去世之後設立基金,希望能夠喚起社會對這類“ 罕見病”的重視。 在會上,我見到了他們和其他幾對患者父母,聽到幾位醫生講訴病人的故事,有治癒的幸福故事,也有不幸的悲情故事。我覺得只有親身見到這樣的例子,科研工作者才會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責任。 面對兒童癌症,一方面是病人家屬的無奈,另一方面是科研資源的匱乏和藥物開發的停滯。強烈呼籲大家增加對該方向的關注,只有社會和輿論推動政府作為,才有可能迫使藥廠進行更多的投入。希望有一天沒有兒童會再被癌症打倒! 四、癌症到底是如何致命的? 大家談癌色變,主要的原因是其高死亡率。但是說起來癌症到底是怎麼讓病人死亡的,可能很多人都說不上來了。為什麼有人長了很大的腫瘤,做完手術就沒事,但是有人的腫瘤還沒有看到,病人就去世了呢? 首先說癌症的嚴重性和腫瘤的大小沒有相關性,2012年有個著名的越南人Nguyen Duy Hai,4歲開始就長腫瘤,等到30歲的時候右腿腫瘤已達到驚人的180斤!在這26年中,他慢慢失去行動能力,但是奇怪的是,他居然沒有太多別的症狀,在做完手術後,看起來也比較正常。這種腫瘤看起來很恐怖,但是如果位置不在關鍵內臟,實際上對生命的危害相對較小。這種巨大的腫瘤幾乎肯定是良性腫瘤,因為如果是惡性,是沒有機會長這麼大的。 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區別是啥?是看腫瘤是否轉移。良性腫瘤不轉移,屬於“釘子戶”,所以只要手術切除腫瘤本身,基本就算治好了。而惡性腫瘤不論大小,都已經發生了轉移,有可能在血液系統裡,可能在淋巴系統裡,也可能已經到了身體的其他器官。很多癌症(比如乳腺癌)轉移一般首先到達淋巴結,然後才順著淋巴系統到達其他系統,所以臨床上對腫瘤病人常常進行淋巴結穿刺檢查,如果淋巴結裡面沒有腫瘤細胞,病人風險較小,一般化療和放療以後就能控制住疾病。 那癌症到底是怎麼致命的呢?首先得說這個問題沒有確定答案,每個病人個體情況都不同,最終造成死亡的原因也不同。但是大致說起來,往往和器官衰竭有關,或是某一器官衰竭,或是系統性衰竭。腫瘤,不論是否惡性,是否轉移,過度生長都可能會壓迫關鍵器官,比如腦瘤往往壓迫重要神經導致死亡,肺癌生長填充肺部空間,導致肺部氧氣交換能力大大降低,最後功能衰竭而死,白血病導致正常血細胞枯竭造成系統性缺氧缺營養等等。 癌症如果轉移以後,危險性大大增加,一個原因是一個腫瘤轉移就成了N個腫瘤,危害自然就大,另一個原因是轉移的地方往往是很重要的地方,比較要命的地方是腦轉移,肺轉移,骨轉移和肝轉移。這三個地方還有一個共同特點:由於器官的重要性,手術往往很保守,很難完全去除腫瘤。所以乳腺癌發現得早一般沒事,手術摘除乳房就好了,病人可以正常存活幾十年,但是如果乳腺癌轉移到了肺部或者腦部,就很難治療了,因為你不能把肺或者大腦全部摘除。所以大家自己,還是自己父母一定要每年去醫院定期體檢,早發現幾個月,也許就能多活幾十年。 癌症致死有時候並不是某一個器官衰竭造成的,而是一個系統衰竭。有很多癌症,由於現在還不清楚的原因,會導致病人體重迅速下降,肌肉和脂肪都迅速丟失,這個叫“惡病質”(Cachexia)。這個過程現在無藥可治,是不可逆的,無論病人吃多少東西,輸多少蛋白質都沒用。由於肌肉和脂肪對整個機體的能量供應,內分泌調節至關重要,病人很快會出現系統衰竭。 例如全民偶像喬布斯,靠金錢支撐,在診斷胰腺內分泌癌後活了8年,可謂是不小的奇蹟,但是大家仔細看他得病前後照片對比,能清楚發現他身上的肌肉和脂肪幾乎消失殆盡。最後還是由於呼吸衰竭而去世。 五、癌症為何如此難治? 在我長大的過程中,癌症和艾滋病是最恐怖的疾病名詞。如果你問我,癌症和艾滋病哪個會先被攻克?我的答案肯定是艾滋病。 癌症為啥那麼難搞?我看來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癌症是“內源性疾病”: 癌細胞是病人身體的一部分。對待“外源性疾病”,比如細菌感染,我們有抗生素。抗生素為啥好用,因為它只對細菌有毒性,而對人體細胞沒有作用,因此抗生素可以用到很高濃度,讓所有細菌死光光,而病人全身而退。 搞定癌症就沒那麼簡單了,癌細胞雖然是變壞了人體細胞,但仍然是人體細胞。所以要搞定他們,幾乎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勾當,這就是大家常聽到的 “副作用”。 比如傳統化療藥物能夠殺死快速生長的細胞,對癌細胞當然很有用,但是可惜,我們身體中有很多正常細胞也是在快速生長的,比如頭皮下的毛囊細胞。 毛囊細胞對頭髮生長至關重要,化療藥物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毛囊細胞,這是為啥化療的病人頭髮都會掉光。 負責造血和維持免疫系統的造血幹細胞也會被殺死,因此化療病人的免疫系統會非常弱,極容易感染。 消化道上皮細胞也會被殺死,於是病人嚴重拉肚子,沒有食慾,等等等等。 這樣嚴重的副作用,讓醫生只能在治好癌症和維持病人基本生命之間不斷權衡,甚至 “妥協”。所以化療的藥物濃度都必須嚴格控制,而且不能一直使用,必須一個療程一個療程來。如果化療藥物也能像抗生素一樣大劑量持續使用,癌症早就被治好了。這是我為什麼覺得艾滋病會比癌症先被攻克的主要原因,畢竟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外源性疾病”。 第二個癌症難搞的原因是癌症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幾千幾萬種疾病的組合。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癌症。 比如肺癌,這是在中國癌症中新任第一殺手,30年來發病率增加465%。中國現在每年近60萬肺癌病人,美國也有16萬。常有人問我:美國有什麼新的治肺癌的藥麼?我說:有是有,但是只對很小一部分病人有用。比如諾華最新的抗肺癌藥Ceritinib上禮拜剛被FDA批准,它對1%左右的肺癌有很好的效果。但為啥我們研究了這麼久的新藥只對1%的病人有效呢? 肺癌簡單按照病理學分類,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那是不是肺癌就這兩種呢?不是的。我們知道,癌症是由於基因突變造成的,而每一個癌症裡的突變​​基因數目不止一個,千差萬別。最近一項系統性基因測序研究表明,肺癌病人平均每人突變數目接近5千個!這麼多的變量隨機組合,導致每個病人都有點不同。中國這60多萬肺癌病人,其實更像60萬種不同的疾病。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需要60萬種不同的治療肺癌的藥。因為5千個突變裡面,只有幾個突變是關鍵的,抓住了這幾個關鍵基因,我們就有可能開發比較有效的藥物。但是無論如何,製藥公司新開發的藥,即使是靈丹妙藥,也不可能治好所有的肺癌病人。回到剛才的問題,為啥諾華的新藥Ceritinib只對1%的肺癌病人有效?因為Ceritinib針對的是突變的ALK基因,而只有1%左右的肺癌病人才有ALK基因突變。 (這個藥中國還沒上市,目前正在中國做臨床試驗,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ALK突變肺癌病人能用上這個藥)。 因為癌症的多樣性,藥廠幾乎注定每次只能針對很小的一些病人研發藥物,每一個新藥的開發成本? 10年時間+20億美金!這樣大的時間金錢投入,導致我們進展緩慢,要攻克所有的癌症,即使不是遙遙無期,也是任重道遠。 第三是癌症的突變抗藥性。這點是癌症和艾滋病共有的,讓大家頭疼的地方。也是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攻克艾滋病的根本原因。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超級細菌。在抗生素出現之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是致命的,比如敗血症。但是青黴素出現以後,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慫掉了。 但是生物的進化無比神奇,由於我們濫用青黴素,在它殺死了99.999999%的細菌時,一個或者兩個細菌突然進化出了抗藥性,他們不再怕青黴素。於是人類又發明了別的抗生素,比如萬古黴素。但是現在已經出現了同時抗青黴素和萬古黴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這就是超級細菌。 生物進化是一把是雙刃劍。自然賜予我們這種能力,讓我們適應不同的環境,但是癌細胞不僅保留了基本進化能力,而且更強,針對我們給它的藥物,癌細胞不斷變化,想方設法躲避藥物的作用。 Ceritinib在臨床試驗的時候,就發現有很多癌細胞在治療幾個月以後就丟棄了突變的ALK基因,而產生新的突變來幫助癌症生長,這麼快的進化速度,總是讓我感嘆自然界面前人類的渺小。 六、中醫能治療癌症麼? 我從小身體孱弱,中藥湯吃了無數,西藥也吃了很多。所以個人作為優秀小白鼠,對中醫西醫都有豐富的第一手資料。扁桃體發炎的時候有時吃青黴素膠囊,也有時候喝板藍根沖劑,青黴素來得快,板藍根來得很慢,但是最後反正都好了。很多 “小毛病” 都是這樣,選中藥確實沒啥問題。 但是到了癌症這裡,西醫基本實現了壟斷,從放療,化療,靶點藥物,骨髓移植到最近火得不行的免疫治療,無一不是西醫的理論和實踐。 那麼中醫能治療癌症麼?作為普通群眾,我覺得答案應該是“能”,畢竟在現實中確實有光吃中藥就穩定下來的癌症病人;但是作為被西方科學系統“洗腦” 過的科學家,我又非常猶豫,因為我們並不知道病人"如何/為什麼” 被中藥治好了。 中醫和西醫之爭,我覺得更多是哲學之爭,而非純粹科學之爭。中醫強調 “系統” 和 “經驗”,西醫強調 “對症” 和 “證據”。在西醫系統裡面,你不僅需要治好病人,而且還要明確知道為什麼治好了,所以我們在藥廠一方面開發藥物,一方面拼命尋找和藥效相關的 “生物標記”(biomarker)。有一個能預測藥效的 “生物標記”,是很重要的,比如諾華最新的抗肺癌藥ZYKADIA,只對ALK基因突變的病人才有用 。在臨床試驗和目前進入市場後,只有基因測序是ALK突變的病人才會使用ZYKADIA。 中醫則完全沒有這個 “困擾”,只要治好了病人,即使100個里面只治好了一兩個,我們就會說中藥有效!這是很多西方人不相信中醫,很多中國科學家近年來對中醫排斥的重要原因:中醫到底是拼運氣還是真科學!但是在癌症這件事情上,治愈率低不是根本問題。因為即使西方上市的抗癌藥,不用 “生物標記”,而用到不篩選的癌症病人身上,效果也是很差的。比如ZYKADIA用到所有肺癌病人身上,有效率不會超過3%(因為只有4%左右肺癌病人有ALK突變,而ZYKADIA對70%左右ALK突變病人有效)。 其實,以往在…

阅读更多

針對亞洲人的癌症研究!BMJ:維生素D可預防癌症!

資料來源:病理柳葉刀 維生素D是由皮膚響應日光而形成的。它有助於維持體內的鈣含量,保持骨骼,牙齒和肌肉的健康。雖然維生素D對骨疾病的益處眾所周知,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其益處可能不僅僅局限於骨科類的疾病,維生素D也有益於慢性疾病,甚至癌症。以往的一些研究結果就提示維生素D與總日癌症發病率呈中度逆相關。 但是這些研究針對的人群大多是都是歐美人種,鮮有針對亞洲人的關於維生素D與癌症的分析。而同時,維生素D的濃度和人體內的代謝速度會根據不同種族人群而產生差異性。因此目前這些研究對我們亞洲人的參考意義並不大。為了彌補亞洲人群在維生素D研究領域的空白,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日本公共衛生的中心(JPHC)的研究數據,在考慮到一系列影響因素後,研究提出: 高水平的維生素D會降低多種癌症的風險,包括肝癌! 這項研究於今年3月7日發現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即《BMJ》)上,題目為“Plasma 25-hydroxyvitamin D concentration and subsequent risk of total and site specific cancers in Japanese population: large case-cohort study within Japan Public Health Center-based Prospective Study cohort”。 該項研究在JPHC數據中從1990年起至2009年的隨訪期間,共33736名年齡在40-69之間的男女性參與者的病史,飲食和生活方式的詳細資料,同時採集其血液樣本來測定體內維生素D的水平,在平均隨訪的16年中,該人群中出現了3301例新癌症病例。 同時,研究人員從33736名患者的基本隊列中,隨機抽取了4456名參與者(13%),除去血液採集不全,信息等丟失外,共剩餘4044名隨機的亞群參與者,在4044參與者中共發現了450例癌症病例。 此外,由於人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也與採集的季節有關,一般來說,夏季和秋季的維生素D水平高於冬季和春季。因此,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成了春夏秋冬機四組。同時,研究人員還考慮到了其他影響因素,如體重指數、體育鍛煉、吸煙、飲酒、癌症家族史糖尿病史;在分析乳腺癌、卵巢癌、子宮癌等女性癌症時,研究人員又納入瞭如月經初潮年齡、生育數、外源性雌激素的使用、是否更年期、絕經年齡等因素。 3301例癌症患者與4044名亞群及33736名大數據的數據對於經過精心的準備和大量的影響因素後,我們終於能說說實驗結果了!參與者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按照高低分成了四大組,而毫無疑問的,結果顯示,人體內維生素D濃度越高,其癌症的風險越低!對於肝癌來說,維生素D的水平越高,其肝癌風險越低。即使研究人員進一步挑戰了飲食,減少了食物攝入帶來的影響後,該結論仍然成立!但是!在小病例數中,研究人員並沒有發現維生素D與癌症風險之間的明確相關性。 雖然該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某些器官器特異癌症的基數太小,及其他未知的風險因素。但大樣本大數據,長時間的隨訪著實令人信服。 閱讀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hhkF9Dq350Fti73esFganA

阅读更多

十大癌症各有哪些徵兆?該如何檢查?

(資料來源:病理柳葉刀) 癌症,已經成為令人生畏的慢性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越來越高,如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很多病人都可獲得根治。 然而,臨床上明確診斷的癌症病人往往是局部晚期或已有遠處轉移。 癌症早期常無特殊症狀,以至於病人不能及時就診,而就診時卻又常常為時已晚。因此,如何識別癌症早期症狀對於提高患者預後至關重要,我們將這些相關症狀和體徵稱之為「徵兆」或「警告」,如能讀懂這些信號便可及時進行診治。 那麼癌症「相關徵兆」有些什麼表現呢?這篇乾貨值得你的收藏。 咳嗽、咯血、胸痛——肺癌? 早期肺癌常常無明顯症狀,多數早期肺癌因體檢發現。 當病情發展到中晚期時,常出現刺激性乾咳,痰中帶血、胸痛、發熱、氣促等表現。對於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長期吸煙者、石棉工人等,肺癌的發病率較一般人高,需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推薦檢查:胸片、低劑量螺旋CT、肺癌易感基因檢測 高危人群: 長期受環境污染,長期吸煙者、吸二手煙(被動吸煙)者; 有毒工種(物理、化學致癌物等); 慢性肺部疾病(肺結核、矽肺、塵肺等); 人體內在因素(如家族遺傳、免疫機能降低以及內分泌功能失調等)。 上腹痛、食慾不振——胃癌? 胃癌起病隱匿,70%以上無明顯症狀,隨着病情的發展,可逐漸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例如:上腹部飽脹不適或隱痛、反酸、噯氣、食慾減退等,多數患者以為是慢性胃炎或胃潰瘍而忽視。 因此,對於出現上腹部不適或隱痛等同時既往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史、喜食煙熏食物、患有慢性胃病及胃潰瘍的患者,要及早入院檢查並定期復查胃鏡等。 推薦檢查:胃鏡檢查、胃癌易感基因檢測 高危人群: 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者; 有慢性胃炎,胃息肉,消化性潰瘍病史; 有不良飲食習慣者:如喜燙食、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喜食熏烤、煎炸、硬質食物;飲食無規律,暴飲暴食者;經常食用可能霉變食物等; 大量飲酒,年齡40歲以上; 精神壓力大,長期抑鬱、焦慮者。 大便習慣改變、血便——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或僅感食慾不振、糞便潛血等。 隨着癌腫的發展,症狀逐漸顯現,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消瘦等。由於糞便與腫塊產生摩擦易引起出血,常誤認為是「痔瘡」而延誤診治。 若上述症狀持續時間較長或經普通治療後而不能緩解時也應及時入院診治。 推薦檢查:腸鏡檢查、肛門指診檢查、結直腸癌易感基因檢測 高危人群: 長期攝入高脂、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人群; 40歲以上,長期攝入酒精、油炸食品等; 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大腸腺瘤、家族性結腸腺瘤病、大腸息肉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者; 有大腸癌家族史:家族性腺病性息肉病、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者; 有排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持續腹瀉、便秘等應接受腸鏡等其他檢查。 肝區疼痛,厭油、食慾不振——肝癌? 肝癌被稱作「癌中之王」,超過一半的肝癌患者在發現時多處於中晚期。 早期肝癌多無症狀和體徵,而且大部分肝癌患者本身就有肝炎或肝硬化,當出現肝區不適、胃口不佳等表現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肝癌發展速度很快,死亡率高。 右上腹疼痛或不適多為肝癌的首發症狀,可逐漸出現腹脹、食慾不振、腹部腫塊、黃疸、消瘦等症狀。在我國,大部分的肝癌與乙肝病毒感染有關,因此,對於這類人群,應該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 推薦檢查:半年做一次相關檢查,包括肝臟彩超、血清甲胎蛋白(AFP) 高危人群: 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史; 家族中已有確診肝癌患者; 30歲以上男性及長期酗酒者; 脂肪肝、肝硬化病人; 長期食用醃製、煙熏、霉變等食品者。 吞嚥哽噎感——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症狀往往不明顯,容易被患者忽略。 隨着病情進展可出現胸骨後不適、吞嚥時輕度哽噎感、異物感等,上訴症狀可間斷或反復出現,甚至長達數年。目前食管癌的治療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早期發現食管癌,早期治療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命。 推薦檢查:胃鏡檢查 高危人群: 家族遺傳史; 愛吃燙食,愛喝燙茶; 愛吃含致癌物亞硝酸鹽的泡菜,常吃霉變、煙熏、麻辣食物。 乳腺腫塊、乳頭改變——乳腺癌? 乳腺癌目前是我國女性發病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成為女性的「第一殺手」,乳腺出現無痛性並進行性生長的腫塊是最常見的首發症狀,一般單側乳房的單發腫塊較常見。 病變進一步發展可使乳頭扁平、凹陷乳房皮膚出現「酒窩徵」、「 橘皮樣變」、乳房疼痛、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等。 推薦檢查:乳腺彩超、腺鉬靶檢查 高危人群: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 月經初潮過早(<12歲)或閉經過遲(>55歲)的女性; 未生育、晚生育(第一胎在35歲以後)或不哺乳; 有乳腺導管和小葉非典型增生; 經常使用含有激素的製品。 性交後出血——宮頸癌? 子宮頸癌易發生於40歲以上的婦女,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癌通常無特異性症狀,常常在體檢時發現。 就診時患者常常主訴為接觸性出血,發生在性交後或婦科檢查後,同時可有陰道分泌物增多,下腹墜脹等不適。對於持續的高危型HPV感染的患者更應接受定期婦科檢查,及早就診。 推薦檢查:TCT(液基細胞學檢測)、HPV-DNA(人乳頭狀瘤病毒檢測)、檢查發現高危型HPV陽性或TCT異常,可以做陰道鏡檢查,必要時取宮頸上的組織,做病理組織學診斷 高危人群: 高危亞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是引起宮頸癌的主要原因。其中HPV16、HPV18,約佔宮頸癌的70%; 性生活過早的婦女,多孕早產的婦女,自身有多個性伴侶或配偶有多個性伴侶的婦女; 曾經患有生殖道人乳頭瘤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艾滋病毒感染或其它性病的婦女; 吸煙、吸毒、營養不良的婦女; 有宮頸病變(長期慢性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等)的婦女; 有宮頸癌家族史者。 腹痛、黃疸——胰腺癌? 胰腺癌患者在病變初期常無明顯臨床表現,表現為明確體徵時常為進展期或晚期,預後極差。 胰頭癌患者可早期出現黃疸而就診,胰體尾癌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出現腹痛、上腹飽脹、消瘦等症狀。 推薦檢查:彩超、CT或核磁共振 高危人群: 長期吸煙、喝酒; 慢性胰腺疾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 發熱、貧血、紫癜——白血病? 白血病是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可有不明原因發熱、疲乏、貧血、消瘦、肌肉或骨頭疼痛等不適,還可有鼻出血、牙齦出血等,可伴肝、脾、淋巴結腫大。若出現上述現象者,應當及早就醫。 推薦檢查:血常規 高危人群: 長期或慢性接觸某些化學試劑或藥物者; 先天性、遺傳性疾病者; 大量吸入裝修污染氣體者。 無痛性淋巴結腫大——淋巴瘤? 表淺淋巴結出現無痛性、進行性腫大為淋巴瘤的早期信號,可伴有發熱、乏力、瘙癢等不適。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長期發熱、盜汗、體重減輕或無痛性的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就應該儘早到醫院進行檢查以便明確診斷。 推薦檢查:彩超、CT、查血、活檢 高危人群: 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長期過度疲勞者; 經常處於電子輻射或射線環境者; 經常使用劣質染髮劑者,經常接觸含苯或有機溶劑的化學製劑者。 癌症的早期發現,除了政府的重視,醫療單位普查外,還有賴於大家提高警惕,學會自我檢查,自我發現;希望更多的患者和家庭能從癌症的早期發現中獲益。

阅读更多

推動TTF電場技術發明與膠質瘤臨床應用的Novo Cure執行主席Doyle | 第二屆中國腦膠質瘤學術大會嘉賓風采

神外前沿訊,第二屆中國腦膠質瘤學術大會暨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第二屆年會將於 2018年3月16-3月17日在湖南長沙召開。 (日程詳見[詳細日程]第二屆中國腦膠質瘤學術大會暨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委會第二屆年會 | 3月16-17日 長沙) 在3月16-17日即將舉辦的第二屆中國腦膠質瘤學術大會上,William F. Doyle教授將為我們帶來TTF治療復發膠母細胞瘤的精彩報告,與大家分享其最新研究成果。相信Doyle教授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收穫。 2013年,TTF電場治療寫入NCCN指南,用於治療復發GBM(膠質瘤母細胞瘤)的治療;2015年,中國膠質瘤治療指南也將其納入,對於有條件的複髮膠母病人,推薦可以使用TTF進行治療。 2015年FDA批准TTF療法用於新診斷的膠母細胞瘤。 在復髮膠母細胞瘤的TTF治療臨床試驗中,TTF組與最好的化療及靶向治療組相互比較,劣效性統計無差異,但TTF能夠明顯延長復發GBM疾病無進展時間。 眾所周知手術,化療和放療是已知的最常見的癌症治療手段。而在這些治療方式之外,一些新技術新方法也在不斷的應用到臨床中,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榮譽教授尤蘭姆帕爾提醫生最早將電場引入腫瘤治療中,並且取得了較好的實驗室效果。 所謂TTF電場治療,就是利用電場環境阻斷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從而達到干預癌細胞增殖的作用。根據這個原理,2000年成立的Novo Cure公司致力於發展TTF療法並將其推廣到臨床。改公司成立之後,開發了兩個治療系統,一個針對頭部腫瘤,另一個針對軀幹腫瘤。 針對GBM(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開發的治療系統,經過完整的臨床試驗顯示應用TTF治療組,其患者的生存質量要明顯優於接受二線藥物治療組,TTF治療在不縮短GBM患者生存期的前提下,能明顯地改善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 基於此FDA批准TTF療法進入臨床,用於復發和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的治療。這是FDA首次將提高患者生命質量作為腫瘤治療手段的批准條款。 2004年懷著對癌症患者的深切關懷,Doyle先生加入了Novo Cure公司,2009年當選公司執行主席,與公司CEO Asaf Danziger先生一道發展TTF療法的應用與推廣,取得了顯著成效,為許多患者及其家庭帶來福音。 TTF療法能顯著改善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存質量,大大減輕患者痛苦,降低了傳統單一放化療方法的治療副作用,無數的家庭因此獲益。十幾年來,Novo Cure已經與超過950個國際治療中心展開合作,研發並獲批2項治療技術,5項新技術正在申報中。 目前,Novo Cure公司已經從Palti教授的實驗室,發展成為一家國際腫瘤研究公司,有超過450名員工在美國、歐洲、亞洲等地開展多種多樣的業務。正如Doyle先生在TED MED演講中所講的,未來TTF技術一定會是實體瘤治療方法上的一種重要手段。 目前,TTF療法在國內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開展起來,相關的基礎實驗,臨床研究還比較匱乏,與國際上先進的治療理念和成熟的發展技術還有一定差距,為了讓更多的中國神經外科醫生了解TTF療法,讓更多的神經外科領域科研人員更好的認識TTF療法,消除既往的對於TTF療法的誤解,拉近我國神經外科TTF療法與國際領先水平的距離,為腫瘤治療的多樣化手段提高更好的發展條件,為腫瘤患者多樣化的治療需求提供一個新的可選擇的治療手段。 本次長沙大會的主板方特別邀請到了Novo Cure公司董事會執行主席William F. Doyle先生,他將在現場跟您面對面的分享TTF療法在國際上的最新研究進展,探討TTF療法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答大家所關心的TTF療法相關問題,敬請期待。   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c_KvMcxSfzXNr_lBQj9t7w  

阅读更多

最新全球癌症5年生存率趨勢分析

近日,《The Lancet》公佈了最新的CONCORD-3(全球癌症生存分析第三輪)的調研結果,CONCORD由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牽頭組織,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500多位科學家,對全球癌症人群的生存進行調研評價。 2015年,《The Lancet》公佈了CONCORD-2的研究結果,該調研分析了1995-2009年的15年間世界範圍內10種常見癌症(胃癌、結腸癌、直腸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的5年生存趨勢,涵蓋了來自67個國家共計25676887名成人癌症患者的數據,同時也包括兒童(0~14歲)白血病患者的生存數據,這也是當時全球最大規模的癌症生存研究。 而此次的CONCORD-3研究則“刷​​新”了CONCORD-2的調研結果,據了解,在CONCORD-2研究基礎上,CONCORD-3的覆蓋範圍和監測癌種進一步擴增,涵蓋了全球71個國家或地區(其中有47個國家的癌症患者數據被100%納入此次研究)、322個癌症登記處的18種(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肝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腦腫瘤、白血病、成人淋巴瘤和兒童淋巴瘤)常見癌症的5年(2010年-2014年)生存率,超過3750萬成年(15~99歲)和兒童(0~14歲)患者被納入其中(代表了全球約3/4的癌症患者)。 全球癌症5年生存率均有提高 根據CONCORD-3的調研結果,總體來說,全球癌症5年生存率均有所提高,但不同國家地區的差距仍舊很明顯,具體來講,生存率高的地區依舊以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主,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芬蘭、冰島、挪威、瑞典等國家大多數癌種的生存率均顯著提高,例如美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超過90%,而大部分國家都在80%左右,再比如芬蘭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已經超過了95%,而我國僅有57.7%。 而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癌症患者生存率仍然偏低,癌症患者是否得到早期診斷和最佳治療,以及醫療及社會資源的分佈不均等,可能是導致生存率出現地區差異的主要原因。 生存率偏低的癌症 在所有癌症中,生存率最低的,依舊是有“癌中之王”稱呼的胰腺癌,其5年生存率不足15%,甚至很多發達國家也在10%以下,其次是肺癌、食管癌、胃癌和肝癌,絕大多數國家的五年生存率都在40%以下。 雖然以上癌種的形式不是很樂觀,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韓國,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達68.9%,遠高於20%-40%的平均水平(我國胃癌的生存率為35.9% ),食管癌在日本的生存率最高,5年生存率達36%,在肺癌生存率方面,包括英國、韓國及日本在內的21個國家均上升了5%~10%,在肝癌生存率方面,瑞典、葡萄牙及挪威均上升了10%以上,其中,肝癌在我國台灣地區的生存率最高達到了27.9%,是大陸(肝癌生存率為14.1%)的兩倍。 生存率最高的癌症 與上述生存率偏低的癌種相比,在所有類型癌症中,生存率最高的主要是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等癌症,很多國家這些癌症的5年生存率都在80%以上,比如我國的乳腺癌、前列腺癌生存率提高了10%以上。 亞洲人黑色素瘤生存率較低 在CONCORD-3研究結果中,亞洲人的黑色素瘤數據值得警醒,該地區的5年生存率最低,其中,韓國為59.9%,台灣為52.1%,中國為49.6%,此外,在淋巴惡性腫瘤和(韓國52.5%,台灣50.5%和中國38.3%)骨髓惡性腫瘤(韓國45.9%,台灣33.4%和中國24.8%)方面,亞洲人依然表現不佳。 兒童腫瘤之殤 在研究的癌症患者中,有一個龐大且不容忽視的群體,即兒童癌症患者,單就在我國該群體的生存率來講,是令人揪心的,這也意味我們在治療技術、醫療體制等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舉個例子,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許多國家的5年生存率都在80%、90%甚至以上,比如芬蘭的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高達95.2%,而我國的生存率大約只有一半。 這樣的情況也同樣發生在其他的國家,比如兒童腦瘤,瑞典和丹麥的5年生存率高達80%,而在巴西,這個數據僅僅為28.9%,由此,兒童癌症的治療還任重而道遠。 總的來說,CONCORD研究為我們詳細分析了不同國家之間癌症的生存率情況,為國家和政府在相關控癌政策方面的製定提供了科學信息,也為更多的醫療研究人員指明了方向,有助於人類抗癌的進步。   資料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S6t51ZjGSAJIllcBS0KONQ

阅读更多

2018年腫瘤治療七大發展趨勢!

2017年12月31日,《福布斯雜誌》刊登了威爾康奈爾醫學院教授Elaine Schattner的關於2018年腫瘤治療的7大趨勢,以下是詳細內容:   化療減少使用   最近的一份報告發現,在最常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化療處方率在最近2年(2013-2015年)從34.5%下降到了21.3%。這一變化十分顯著,從前超過1/3的第1或2階段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會進行化療,而如今只剩五分之一的患者。隨著人們對過度治療的討論和認識越來越多,並且像OncotypeDx和MammaPrint這類的複發預測指標被腫瘤學家廣泛使用和接受(儘管這項研究的作者沒有發現任何联系),化療藥物的濫用現象得以減少。   乳腺癌的轉變非常明顯。我不確定這種轉變趨勢是否會出現並延伸到其他惡性腫瘤,也可能會因腫瘤類型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新型抗癌藥物   越來越多地具有特定分子突變的腫瘤靶向藥物被開發。例如,用於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一系列激素阻斷劑;肺癌中經擴增或修飾的蛋白質抑製劑,如EGFR或ALK;在卵巢癌中已被批准以及即將在某些類型的乳腺癌中被批准的PARP藥物。   與此同時,免疫腫瘤藥物——主要是乾擾PD-1和PDL-1受體或配體的抗體將用於對抗各種腫瘤。其他單克隆抗體,如Rituxan或Herceptin,已經建立了很完善的標準療法。新研製藥物,如Darzalex(抗CD38,骨髓瘤),與抗體偶聯物,如Kadcyla或inotuzumab(最近獲批,Besponsa),先後進入抗腫瘤臨床治療。同時,近期一篇關於Adcetris(抗CD30抗體偶聯brentuximab vedotin的藥物)取代博萊黴素用於治療霍奇金淋巴瘤(ABVD中的“B”)的論文也說明了減少使用化療藥物,增加抗體藥物治療的趨勢。   關注癌症藥物成本   癌症藥物成本高的問題一直存在。隨著越來越多的抗癌藥物被使用,對個人和社會的癌症治療負擔將會隨之增長。一些人認為,抗癌藥物不應該由私人保險公司或公共保險公司(醫療保險或醫療補助)來擔保,除非癌症治療被證實對患者有一定程度的療效。但是,如何界定“利益”或“價值”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癌症藥物成本是一個社會問題,關於它的討論反映了癌症治療個人責任的價值觀,是否所有惡性腫瘤患者應該得到平等的機會去嘗試最合適的抗癌治療方值得討論。   關注癌症基因檢測   對於希望嘗試新型癌症藥物的惡性腫瘤患者來說,基因檢測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他們需要知道他們的腫瘤是否具有與這些新藥相匹配的分子特徵。 CMS目前正在考慮是否要為晚期癌症病例的高通量測序(NGS)支付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到目前為止,FDA只批准了一項癌症全基因檢測即FoundationOne CDx,其成本約為5800美元。   一般來說,爭論的焦點是基因檢測的質量和成本。不同的公司對癌症患者進行液體活檢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醫生和患者需要可靠和可重複的結果。由於基因這些檢測與腫瘤藥物的日常處方使用和臨床決策的關係十分密切,因而對分子檢測實驗室的資質認證尤為必要。   就目前而言,癌症分子檢測的費用問題限制了它的應用。   精準醫療   根據癌細胞的分子特徵來確定癌症治療藥物,而不是根據腫瘤發生的部位,是精準治療的基礎,而這種治療方法將取代基於發病部位的傳統療法,這是一大趨勢。總的來說,我認為這是腫瘤學的未來。   去年5月,FDA首次批准使用一種免疫腫瘤藥物Keytruda治療具有微衛星不穩定性特徵的惡性腫瘤患者。在隨後舉行的2017ASCO會議上報告了一種實驗性藥物larotrectinib的研究成果,該藥物在早期的臨床研究中對大多數具有TRK基因融合的癌症患者有很好的療效,包括此前難以治療的病例。該藥物正在接受FDA的審查。   但並不是所有的腫瘤學家都認為這種治療癌症的方法是有價值的或有可行性的。根據初步研究,這類的藥效響應可能取決於癌症位置。例如,在去年AACR會議上,David Hyman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報告了HER2和HER3突變患者的SUMMIT basket試驗。顯然,neratinib在晚期乳腺癌、唾液腺、膽管和其他一些腫瘤(但不是結腸癌)的患者中表現出了一些活性,但對結腸癌療效很有限。該試驗涉及患者相對較少,然而,它指出了需要在收集有關腫瘤位置的數據以及相關突變的細節後,根據其分子特徵來確定抗癌藥物。 重視患者生活質量  …

阅读更多

JAMA重磅!超143萬人、18年研究證明運動可抗26種癌症!

運動防癌一直都是經久不衰的話題。經常運動會給我們一個更加健康的體魄,常運動的人往往更少生病。那麼運動到底能不能預防癌症呢?可以! JAMA發表的一篇143萬人的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減少26種癌症的發病風險!休閒運動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幾乎所有人都知道。   但是運動和癌症之間的關係,就真的很難說清。那麼如何確定運動和癌症之間的關係?我們需要大樣本量,並且需要長時間的研究。大樣本保證實驗並非偶然性;而長時間的研究,則證明:這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當然其實是運動帶來身體的改善可能是長期的過程,因此需要長時間的研究。   在《JAMA》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則完整的告訴人們:運動真的可以防癌!運動可以降低26種癌症的發病風險,其中13種癌症的發病風險可以被大大降低!包含中國人致死率最高的肺癌!   研究對象:超143萬人,研究時間跨越18年!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共計選取參與研究人員1436624名,女性參與者比男性多20萬人左右(詳見圖1);參與本次研究的人員年齡在19歲到98歲,平均年齡59歲,這些參與研究的人員來自歐洲和美洲12個不同的隊列,研究時間跨度從1987年到2004年。   休閒運動:做什麼運動、做多久? 本次研究運動是休閒運動:包括步行、游泳、跑步等,不包含和工作性質相關的體力活動(關於體力活動,有另一篇研究報導:不論運動性質,都可以降低XXX的發病率),關於運動形式是沒有限制的。 (所以不要聽信什麼運動能防癌,只要你做了運動,都是具備防癌的效果,PS:小編的話)   那麼運動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呢?運動總量。   在這12個研究隊列中,研究人員比較了在此次研究中運動量最高的10%和最低的10%。本次研究的中間運動量為8METs/wk,大約相當於每週運動150分鐘。   代謝當量   代謝當量是以安靜且坐位時的能量消耗為基礎,表達各種活動時相對能量代謝水平的常用指標。可以用來評估心肺功能。 1MET=耗氧量3.5ml/(kg·min)。例如人在靜坐時MET約為1.0,速度為6km/h的跑步MET約為10.0等。   研究結果:運動可以降低哪些癌症發病風險?   準確的說,這份研究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很實在的。因為本次研究中,在中國排名前面的幾個癌症,運動都可以極大的降低癌症發病風險。   肝癌發病風險降低27%;肺癌風險降低26%;食管腺癌風險降低42%!   乳腺癌的發病率同樣可以降低10%!這對於廣大女性來說確實是很寶貴的意見。在中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和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除了篩查以外,我們同樣可以通過鍛煉來降低發病率。   運動與肥胖:運動抗癌到底是什麼機制?   在現在的觀念中,人們發現肥胖是很多疾病的高危因素,那麼運動抗癌是通過減掉脂肪實現的嗎? 答案:並不是。   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就BMI≥25和<25的分為兩組,比較了兩組人群中運動對於癌症風險的降低率:發現肥胖並不影響運動和癌症之間的關係。這也說明運動帶給我們身體的獲益不僅僅通過減重來實現,還可以通過其他的途徑。   但是在這個數據中,我們發現,在子宮內膜癌這一個癌種上面,體重是有影響的。對於女性而言,保持身材可能不僅僅帶來外在的美觀,還可以帶來健康。  …

阅读更多

美國癌症協會:2018 年「生死」數據報告

每年,美國癌症協會(ACS)都會預計全美新發癌症病例數和死亡人數、總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和生存期的大數據。在過去 10 年(2005~2014 年)中,女性癌症發病率基本穩定,男性則每年下降約 2%。 2006 年至 2015 年,男性及女性的癌症死亡率每年下降 1.5%;整體相對 1991 年下降了 26%,即死亡人數減少了 2,378,600 例。 2018 年預計癌症新發病例數   ACS 預計 2018 年美國將新增 1,735,350 例癌症患者,平均每天新發 4700 例;其中約 63,960 例女性乳腺原位癌、87,290 例皮膚黑色素原位瘤。   2018 年男性最高發的三大腫瘤分別是:前列腺癌、肺癌及結直腸癌,佔男性總發病例數的 42%。女性則分別是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約佔總發病數的一半,乳腺癌佔 30% 之巨。 男性一生癌症罹患率高於女性,分別為 39.7% 和 37.6%,其原因尚未知曉,可能跟環境暴露、內分泌因素等相關。成年人身高(由基因和兒童時期營養相關),與癌症發生及死亡成正相關,預計有 1/3 性別差異。  …

阅读更多

美國癌症協會發布的39條防癌指南

近日,各路媒體頻繁轉發一篇文章《美國癌症協會的31條防癌指南》,經核實,這篇文章是美國癌症協會2006年公布的防癌指南。而美國癌症協會的防癌指南平均每5年更新一次,最近的一期是2012年公布的,今天爲大家奉上的就是這一期的防癌指南,共39條。   1 飲酒會增加患癌風險嗎?   是的,飲酒會增加人們患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結腸癌和直腸癌的風險。飲酒人士應該限制酒的攝入量,男士每天飲酒不宜超過2酒精單位,女士不超過1酒精單位。1酒精單位相當于360ml(1美制液體盎司≈30毫升)、150ml的葡萄酒、或者45ml 40度烈性酒。對某些癌症而言,同時飲酒並吸煙所增加的患癌風險遠高于只飲酒或只吸煙的風險。規律的飲酒,即便每周的飲酒量很少,也可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乳腺癌高危女性群體可以考慮戒酒。   2 什麽是抗氧化劑(物質)?它們與癌症有什麽關系?   抗氧化劑(物質)可以是食物中的某些化合物,也可由人體自身合成。人體利用抗氧化劑(物質)來保護自身組織,免受正常代謝(氧化)所導致的持續性損害。由于這種損害可增加癌症風險,所以某些抗氧化劑可能會有助于預防癌症。抗氧化劑(物質)包括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比如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和其他植物化學物質。研究顯示,多食用富含抗氧化劑(物質)的蔬菜和水果可能會降低人們患某些癌症的風險。但是,這一結果並不一定是抗氧化劑(物質)的作用,因爲這些食物中還含有很多其他物質。   多項研究發現,補充抗氧化劑(物質)並不能降低患癌風險。事實上,有研究發現,服用補充劑(物質)的人群患癌風險更高。(參見以下條目:β胡蘿蔔素、番茄紅素、維生素E、補充劑)。對于減少患癌風險,目前最佳的建議是通過食物而不是補充劑來獲取抗氧化物質。   3 β-胡蘿蔔素能降低患癌風險嗎?   β胡蘿蔔素屬于類胡蘿蔔素,後者是一組抗氧化劑,可讓植物(包括蔬菜和水果)的某些部分呈現深桔黃色。在人體內,β胡蘿蔔素被轉化爲維生素A,而有觀點認爲維生素A有助于預防癌症。因爲食用蔬菜和水果可降低患癌風險,所以通過服用高劑量的β胡蘿蔔素補充劑來降低癌症風險的觀點似乎是有道理的。但是,幾項大型研究結果表明事實並非如此。其中兩項研究讓吸煙的受試人群服用高劑量的β究胡蘿蔔素補充劑來預防肺癌和其他癌症,結果顯示服用這些補充劑反而增加了他們患肺癌的風險。另一項研究則發現服用β胡蘿蔔素補充劑既無好處也無害處。雖然食用含β胡蘿蔔素的蔬菜和水果可能幫助預防癌症,但是人們應該避免服用含大量β胡蘿蔔素的補充劑,尤其是吸煙者。   4 鈣與癌症有關嗎?   許多研究表明,高鈣食物可能有助于降低結直腸癌風險,鈣補充劑也能適當地減少結直腸息肉的複發。但是,攝入過多的鈣(鈣補充劑來源或食物來源)可增加人們患前列腺癌的風險。   因此,男性應主要通過食物來攝入推薦劑量而非過量的鈣質。女性不會患前列腺癌,但易患骨質疏松,所以也應通過食物來獲取推薦劑量的鈣。鈣的推薦攝入量是19-50歲人群每天1000毫克,50歲以上人群每天1200毫克。乳制品和某些綠葉蔬菜是鈣的優質來源。主要通過乳制品獲取鈣的人群應該選用低脂或脫脂乳制品,以減少對飽和脂肪的攝入量。   5 喝咖啡會致癌嗎?   不會。咖啡和胰腺癌間是否存在聯系?這個問題曾得到很多人的關注,但是最近的研究並未證實兩者存在聯系。目前尚沒有證據證明咖啡或咖啡因會增加癌症風險。   6 膳食補充劑能降低癌症風險嗎?   不能,至少根據目前的了解,答案是否定的。雖然富含蔬菜、水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的飲食可以降低癌症風險,但是膳食補充劑能夠降低癌症風險的結論尚未得到證實。鈣補充劑可能是個例外,因其可以降低結直腸癌風險(參看上述有關鈣的介紹)。實際上,一些高劑量的補充劑反而會增加癌症風險。   對于存在特俗情況的人們,適量的膳食補充劑是有益的,例如孕婦、育齡女性和需要限制飲食攝入的人群。如果人們選擇服用膳食補充劑,他們最好選用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平衡的補充劑,並且其中大多數營養素的含量不應超過人體的每日需求量。   7 能否營養補充劑中獲取與蔬菜和水果同等的營養價值?   不能。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許多有益健康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很可能需要一起攝入才能發揮有益作用。此外,天然食物中可能還有一些目前尚不爲人知的重要化合物,膳食補充劑中不會含有這些化合物。某些膳食補充劑被描述爲與蔬菜和水果擁有同等的營養價值,但是他們的營養含量或種類只占天然食物中的很小部分。因此,食物才是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最佳來源。   8 少吃脂肪會降低癌症風險嗎?   一些研究發現,在飲食習慣中含有高脂肪食物的國家,其國民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和其他癌症的風險更高。但是,更深入的研究並未得出脂肪攝入會增加癌症風險,或者減少脂肪攝入會降低癌症風險的結論。目前尚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個人攝入脂肪的總量會影響患癌風險。   9 什麽是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降低癌症風險嗎?   膳食纖維是指多種人體不能消化的植物性碳水化合物。幹燥豆類、蔬菜、全谷類和水果是膳食纖維的優質來源。膳食纖維可進一步分爲“可溶的”(比如燕麥麸、豌豆、豆類和洋車前子纖維),和“不可溶的”(比如小麥麸、水果皮、堅果、種子和纖維素)。   最新研究表明,膳食纖維可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尤其是結直腸癌。但是目前尚不清楚這一作用是由膳食纖維還是高纖維食物中的其他成分産生的。因此,ACS建議人們食用全谷類、蔬菜和水果等高纖維食物來幫助降低癌症風險,但並未明確建議服用膳食纖維補充劑。   10 吃魚能預防癌症嗎?   魚肉富含ω-3脂肪酸。一些動物實驗發現ω-3脂肪酸可以阻止癌症的形成或減慢癌細胞的生長,但是尚不清楚這些脂肪酸是否會降低人類的癌症風險。   食用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可降低心髒病的風險,但是有些魚類(比如劍魚、金槍魚、方頭魚、鲨魚和大耳馬鲛)可能含有較高含量的汞、多氯聯苯(PCBs)、二惡英及其他有害物質。一些研究還發現,人工養殖的魚類比野生魚類含有更多的有害物質。孕婦、計劃懷孕或正在哺乳的女性以及幼兒不應食用這些魚類,並且每周食用的長鳍金槍魚不應超過170g,每周食用的罐裝淡金槍魚不應超過340g。人們應該食用不同種類的魚類以降低攝入毒素的可能性。   11 什麽是葉酸?葉酸能降低癌症風險嗎?   葉酸是一種天然的B族維生素,很多蔬菜、豆類、水果、全谷類和強化早餐谷類食品中都含有葉酸。20世紀90年代開展的研究表明,缺乏葉酸可能會增加人們患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的風險,對飲酒人群來說尤其如此。然而,自1998年以來,美國的強化谷物制品中都添加了人工葉酸,所以大多數人都能從飲食中攝入足夠葉酸。   一些研究表明,葉酸補充劑會增加人們患前列腺癌、高級別結直腸息肉和乳腺癌的風險,並且大多數人都能從飲食中攝入足夠的葉酸。有鑒于此,攝入葉酸的最佳途徑就是食用蔬菜、水果和強化谷物制品或全谷物制品。   12…

阅读更多

全球癌症報告2014

世界衛生組織(WHO)3日發表了《全球癌症報告2014》,研究稱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令人不安地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現在亞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國,中國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在肝、食道、胃和肺等4種惡性腫瘤中,中國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數均居世界首位。儘管如此,中國並未進入2012年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國家的行列。中國在吸煙率高和空氣質量下降的情況下,肺癌比率實際上低於絕大多數歐洲國家。 2012年每10萬人中癌症患病人數,北美,歐洲比例最高 全球癌症患者激增中國首當其衝 最新版的《世界癌症報告》由世衛組織下屬的官方癌症機構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負責,來自40多個國家的250多位科學家參與編撰,對全球180多個國家的28種癌症的總體情況和流行趨勢進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這也是6年來首篇概述全球癌症情況的報告。 報告預測全球癌症病例將呈現迅猛增長態勢,由2012年的1400萬人,逐年遞增至2025年的1900萬人,到2035年將達到2400萬人。 報告還顯示,非洲、亞洲和中南美洲的發展中國家癌症發病形勢最為嚴峻。 2012年全世界共新增1400萬癌症病例並有820萬人死亡。其中,中國新增307萬癌症患者並造成約220萬人死亡,分別佔全球總量的21.9%和26.8%。 世衛的數據略低於中國自己的統計。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2年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約350萬,約有250萬人因此死亡。 世衛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女士說,癌症的總體影響“無疑”將對發展中國家打擊最大。隨著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民眾的生活水平改善,飲食結構發生變化,發展中國家民眾患癌症的機會大幅增長。 世界男性最高發癌症分佈,亞洲男性易發肺癌和肝癌,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乳腺癌在全世界女性中成最高發癌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龐大人口基數令中國癌症死亡數第一 雖然總說中國霧霾嚴重污染嚴重,但是歐美仍然是癌症率最高的地方。報告中,中國並未進入2012年癌症發病率最高的國家行列,排在前5名的國家分別是丹麥、法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和挪威。中國也不是癌症死亡率最高的國家,據統計,排名最靠前的分別是蒙古國、匈牙利、亞美尼亞、塞爾維亞和烏拉圭。 據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報導,發達國家的癌症發病率仍高於發展中國家。北美和歐洲國家的居民最易感染癌症,但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因此成為世界上癌症死亡數最高的國家。 中國在吸煙率高的情況下,肺癌比率實際上低於絕大多數歐洲國家。那麼中國哪種癌症率世界領先?胃癌和肝癌。 不過中國直腸癌率卻和日本類似略高,世界第一第二直腸癌是新西蘭和美國。另外都說日本吃的比中國健康,但日本胃癌死亡率也是所有癌症第一。 儘管癌症在發展中國家日趨嚴重,但世界上最易感染的人群仍是美國黑人。 全球肺癌最致命 肺癌仍是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2012年約新增180萬患者並導致159萬人死亡。其中中國約佔此類病例的1/3以上。專家表示,吸煙、長期遭受空氣污染和職業中接觸致癌物,是增大(中國人)患肺癌風險的主要因素。…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