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抗癌食物:孢子甘藍

研究表明,抱子甘藍中的化合物可通過重組促進癌症生長的酶來幫助限制腫瘤的生長。這些酶弱化了能抑制腫瘤生長和擴散的基因。 抑癌藥繼續發揮作用。試試這個簡單而美味的食譜。抱子甘藍不僅健康而且抗癌,還是百搭配菜。 食譜:開心果石榴拌炒孢子甘藍 準備時間:10分鐘 做飯:20分鐘 服務:8人 配料 3湯匙橄欖油 500克孢子甘藍 50克去殼開心果 1個石榴 石榴糖蜜(可選) 方法 將孢子甘藍切半,從石榴中取出石榴籽(約1/2杯) 中火,熱鍋,倒入油。 加熱油時,將孢子甘藍放入鍋中-切面朝下-油炸約10至15分鐘,偶爾翻動。如果孢子甘藍只是淺褐色,則繼續煎炸5分鐘直至起泡。 將開心果加入鍋中,和孢子甘藍上一起炒,至到開心果呈烘烤狀。 開心果烘烤後,將鍋從火上移開,並放入石榴籽。 用鹽調味,盛到盤子中。 淋上少許石榴糖蜜。您可以選擇使用香醋代替糖蜜。 搭配大餐一起享用。

阅读更多

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大數據報告

世衛組織公佈2020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中國2020年癌症死亡人數突破300萬。 ●       ●       ●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預估了全球185個國家36種癌症類型的最新發病率、死亡率情況,以及癌症發展趨勢。 這項最新預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其中男性1006萬例,女性923萬例;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男性553萬例,女性443萬例。 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超過了肺癌的220萬例,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其中男性248萬例,女性209萬例,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病例300萬例,其中男性182萬例,女性118萬例。 以下是具體數據情況: 1 中國新發癌症人數位居全球第一 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其中中國新發癌症457萬人,佔全球23.7%,由於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癌症新發人數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癌症新發人數前十的國家分別是:中國457萬,美國228萬,印度132萬,日本103萬,德國63萬,巴西59萬,俄羅斯59萬,法國47萬,英國46萬,意大利42萬。 2020年各國癌症新發病例數 2 中國癌症死亡人數位居全球第一 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中國癌症死亡人數300萬,佔癌症死亡總人數30%,主要由於中國癌症患病人數多,癌症死亡人數位居全球第一。 2020年癌症死亡人數前十的國家分別是:中國300萬,印度85萬,美國61萬,日本42萬,俄羅斯31萬,巴西26萬,德國25萬,印度尼西亞23萬,法國19萬,英國18萬。 2020年各國癌症死亡病例數 3 乳腺癌發病率全球第一 以前肺癌一直是全球發病率最高的癌症,而2020年最新數據顯示,乳腺癌新增人數達226萬,肺癌為220萬,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 全球發病率前十的癌症分別是:乳腺癌226萬,肺癌220萬,結直腸癌193萬,前列腺癌141萬,胃癌109萬,肝癌91萬,宮頸癌60萬,食管癌60萬,甲狀腺癌59萬,膀胱癌57萬,這十種癌症佔據新發癌症總數的63%。 2020年癌症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症類型 4 肺癌死亡率全球第一 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肺癌死亡180萬例,遠超其他癌症類型,位居癌症死亡人數第一。 癌症死亡人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肺癌180萬,結直腸癌94萬,肝癌83萬,胃癌77萬,乳腺癌68萬,食管癌54萬,胰腺癌47萬,前列腺癌38萬,宮頸癌34萬,白血病31萬,這十種癌症佔據癌症死亡總數的71%。 2020年癌症死亡病例數前十的癌症類型 5 全球男性癌症發病和死亡情況 2020年全球男性新發癌症1007萬例,佔總數的52%,全球男性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肺癌144萬,前列腺癌141萬,結直腸癌107萬,胃癌72萬,肝癌63萬,膀胱癌44萬,食管癌42萬,非霍奇金淋巴瘤30萬,腎癌27萬,白血病27萬,這十種癌症佔男性新發癌症總數的近70%。 2020年全球男性癌症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症類型 2020年全球男性癌症死亡553萬例,佔總數的56%,其中肺癌死亡人數達119萬人,遠超其他癌症類型。2020年全球男性癌症死亡人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肺癌119萬,肝癌58萬,結直腸癌52萬,胃癌50萬,前列腺癌38萬,食管癌37萬,胰腺癌37萬,白血病18萬,膀胱癌16萬,非霍奇金淋巴瘤15萬,這十種癌症佔男性癌症死亡總數的近77%。 2020年全球男性癌症死亡病例數前十的癌症類型 6 全球女性癌症發病和死亡情況 2020年全球女性新發癌症923萬例,佔總數的48%,2020年女性乳腺癌新發226萬例,遠超女性其他癌症類型。全球女性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乳腺癌226萬,結直腸癌87萬,肺癌77萬,宮頸癌60萬,甲狀腺癌45萬,子宮內膜癌42萬,胃癌37萬,卵巢癌31萬,肝癌27萬,非霍奇金淋巴瘤24萬,這十種癌症佔女性新發癌症數的71%。 2020年全球女性癌症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症類型 2020年全球女性癌症死亡443萬例,佔總數的44%,2020年全球女性癌症死亡人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乳腺癌68萬,肺癌61萬,結直腸癌42萬,宮頸癌34萬,胃癌27萬,肝癌25萬,胰腺癌22萬,卵巢癌21萬,食管癌17萬,白血病13萬,這十種癌症佔女性癌症死亡總數的近74%。 2020年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病例數前十的癌症類型 7 中國癌症情況分析 2020年中國癌症新發病例457萬例,乳腺癌在全球發病數高居第一,但在中國則在肺癌、結直腸癌、胃癌之後,位居第四。 2020年中國癌症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肺癌82萬,結直腸癌56萬,胃癌48萬,乳腺癌42萬,肝癌41萬,食管癌32萬,甲狀腺癌22萬,胰腺癌12萬,前列腺癌12萬,宮頸癌11萬,這十種癌症佔新發癌症數的78%。 2020年中國癌症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症類型 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人數300萬,肺癌死亡人數遙遙領先,高達71萬,佔癌症死亡總數的23.8%。 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人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肺癌71萬,肝癌39萬,胃癌37萬,食管癌30萬,結直腸癌29萬,胰腺癌12萬,乳腺癌12萬,神經系統癌症7萬,白血病6萬,宮頸癌6萬,這十種癌症佔癌症死亡總數的83%。 2020年中國癌症死亡例數前十的癌症類型 2020年中國男性新發癌症病例數248萬,佔總數的54%,其中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發病數最多。 2020年中國男性癌症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肺癌54萬,胃癌33萬,結直腸癌32萬,肝癌30萬,食管癌22萬,前列腺癌12萬,胰腺癌7萬,膀胱癌7萬,甲狀腺癌5萬,非霍奇金淋巴瘤5萬,這十種癌症佔男性新發癌症數84%。 2020年中國男性癌症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症類型 2020年中國男性癌症死亡病例數182萬,佔總數的61%,其中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死亡數最多。 2020年中國男性癌症死亡病例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肺癌47萬,肝癌29萬,胃癌26萬,食管癌21萬,結直腸癌16萬,胰腺癌7萬,前列腺癌5萬,白血病4萬,神經系統癌症3萬,非霍奇金淋巴瘤3萬,這十種癌症佔癌症死亡總數的88%。 2020年中國男性癌症死亡病例數前十的癌症類型 2020年中國女性新發癌症病例數209萬,佔總數的46%,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發病人數最多。 2020年中國女性癌症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乳腺癌42萬,肺癌28萬,結直腸癌24萬,甲狀腺癌17萬,胃癌15萬,宮頸癌11萬,肝癌11萬,食管癌10萬,子宮內膜癌8萬,卵巢癌6萬,這十種癌症佔女性新發癌症數81%。 2020年中國女性癌症新發病例數前十的癌症類型 2020年中國女性癌症死亡病例數118萬,佔總數的39%,肺癌、結直腸癌、胃癌、乳腺癌死亡數最多。 2020年中國女性癌症死亡病例數前十的癌症分別是:肺癌24萬,結直腸癌12萬,胃癌12萬,乳腺癌12萬,肝癌10萬,食管癌9萬,宮頸癌6萬,胰腺癌5萬,卵巢癌4萬,神經系統癌症3萬,這十種癌症佔癌症死亡總數的83%。 2020年中國女性癌症死亡病例數前十的癌症類型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中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乳腺癌新發病例數的快速增長,取代了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乳腺癌發病人數增加,根本原因之一是乳腺癌風險因素的不斷變化,比如推遲生育、生育次數減少,這在正經歷社會和經濟轉型的國家中最為明顯,超重和肥胖,以及缺乏運動,也是造成全世界乳腺癌發病率上升的原因。 在全球範圍內,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預計2040年相比2020年,癌症負擔將增加50%,屆時全新新發癌症病例數將達到近3000萬。這在正經歷社會和經濟轉型的國家中最為顯著。 癌症負擔增加與常見癌症類型的變化在同時發生,許多國家正經歷著已知癌症風險因素流行率的顯著增加,這些因素目前在高收入工業化國家中盛行,包括吸煙、不健康飲食、肥胖流行,以及缺乏運動。 對癌症的預防和治療干預措施,需要納入國家層面的衛生計劃,這是減輕未來全球癌症負擔並縮小轉型國家與已轉型國家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的關鍵手段。

阅读更多

您的慷慨解囊幫助開展科研工作

您的慷慨解囊幫助開展科研工作

尋找治療癌症的方法離不開團隊的努力。因此,我們非常感謝您作為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的朋友所發揮的作用。您的支持將為正在和癌症作鬥爭的人們帶去真正的科研進步。 每一項捐款,無論數額大小,都會增添我們與癌症對抗的力量。以下的幾個例子旨在幫助您了解您的善款對於我們抗癌事業的重要性。 港幣$200-$800 對腫瘤活檢中獲取的腫瘤組織的切片進行染色來尋找可以預測癌症轉移的生物學標記物。 港幣$800 對一個病人的一個腫瘤生物學標記物進行評估以幫助該病人選擇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港幣$2,000 購買一箱培養器皿用於培養大量癌症細胞作研究之用。 您捐贈的100港元、150港元、200港元或更多的善款將加快抗癌的工作進度,並幫助儘早終結這種可怕疾病所造成的痛苦。或許在將來還能挽救您認識的人的生命。 您對癌症研究的繼續支持刻不容緩。我們衷心希望您今天送出您最慷慨的捐款,為正在與癌症作鬥爭的家庭寄予希望。感謝您的善舉和承諾!

阅读更多

假日薑餅餅乾食譜

假日期間,我們很容易把養成的健康飲食習慣拋諸腦後。到處都有美味佳餚-尤其是餅乾,幾乎是無法抗拒的!為了在這個充滿餅乾誘惑的期間提供幫助,我們精心挑選了最受歡迎的食譜。這款薑餅曲奇配方使用多種有益健康的食材,因此您可以毫無負擔盡情享受零食。不妨試一下! 物超所值的薑餅餅乾 (摘自Pheebs Foods) 配料: 5杯杏仁粉 1/2茶匙發酵粉 鹽少許 4茶匙薑粉 2茶匙肉桂 1茶匙肉荳蔻 2茶匙香草 2個蛋 2/3杯融化的椰子油 1/2杯楓糖漿 4湯匙黑糖蜜 方法: 將烤箱預熱至300°F,然後在烤盤上鋪上羊皮紙。 將所有乾成分放入碗中,攪拌均勻,直到香料均勻分佈。 將所有濕的配料打入另一個碗,最後加油以確保它不會變硬。 將濕的混合物倒入乾鍋中,然後用勺子充分攪拌,直到形成麵團–與普通麵團相比,它的粘性更大,而且更易碎 將麵團倒在鋪上麵粉的板上(使用少量白麵粉使捏合更加容易)。 將麵團製揉成一個充分混合的球。蓋上保鮮膜,放在冰箱中15分鐘。 冷藏後,將麵團捲成約1/2厘米厚,然後用曲奇切刀切出薑餅人。 將其放在烤盤上並烘烤15-20分鐘,具體時間視您喜歡餅乾的鬆脆程度或柔軟程度而定。 確保完全冷卻後再加上點綴。

阅读更多

Family Health History: Talk with Your Loved Ones This Holiday Season

家庭健康史:這個假期的談論話題

假期臨近。當您與親人聚會時(由於不同地區的COVID-19限制,無論是面對面的還是虛擬的聚會),大家一定會暢談無阻。親朋好友希望了解您今年生活中發生的所有變化。當您分享了有關新工作,工作機會和其他活動的更新時,請務必花些時間來討論一個不尋常但極為重要的話題:家庭健康史。 您了解您的家庭健康史嗎? 您的家庭健康史不僅會受到與家人共享的基因(DNA)的影響,還會受到任何共同的生活方式行為(例如營養和運動)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許多人都有至少一種慢性病的家庭健康史。家庭健康史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最常見疾病包括糖尿病、心髒病和癌症。如果您有一個或多個親戚被診斷出患有慢性疾病,那麼您患該病的風險也將更大。與親人討論您的家庭健康史可以使您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健康風險。 您的家庭健康史和癌症風險 基因組學是對一整套遺傳材料的研究。研究DNA在癌症研究中至關重要,因為當DNA受損或發生改變時,癌症就會發展。某些導致癌症的DNA改變是遺傳的。了解哪些癌症影響了您的家庭成員能幫助您了解自己將來患上類似疾病的風險。 如果您的家庭健康史顯示您的許多近親已被診斷出患有某些癌症,那麼您的醫療保健提供者可能會建議進行基因檢測,以幫助評估您患該病的個人風險。 您的基因不僅提供有關您可能患上哪種癌症的線索,而且還可以在您得到癌症診斷後提供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從以器官為中心的癌症治療方法轉變為以基因為中心的方法,開發了可以針對每個患者量身定製的新療法-也稱為精密醫學。 AFCR與其他機構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旨在通過長期變革性研究推動癌症基因組學的發展。目前,基因組學研究是AFCR資助的每位科學家正在進行的工作的一部分。在此處了解有關我們的科學家及其當前研究成果的更多信息。

阅读更多

攻克每一種癌症

您是我們最重要的支持者,我們非常荣幸能將您稱為朋友。是您這樣的朋友积极推動著各種癌症研究的發展。 儘管今年充滿了挑戰,我們仍然相信我們可以依靠像您這樣的支持者繼續為癌症研究提供资金。我們迫切需要團結起來克服每一种癌症。 今天,隨著假期的臨近,您是否會考慮提供一份慷慨的捐赠,以尽早结束癌症家庭面临的痛苦? 立即捐款100港元、150港元、200港元或更多,以支持我們的2020年「公益集資-治癒癌症」歲末籌募活動。 您的慷慨解囊至关重要。 謝謝!

阅读更多

2020「公益集資-治癒癌症」歲末籌募活動

我們的2020「公益集資-治癒癌症」歲末籌募活動已經開始。請利用這個最後的機會,幫助我們使今年的籌募活動比以往更加成功。 我們很高興地向您匯報... 2020年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得益於您和其他捐助者一直以來的慷慨支持,我們仍能繼續支持科學家們的工作,甚至在全球疫情大流行期間擴大我們的科研計劃。 正因有各位一直以來的慷慨解囊,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AFCR)資助的抗癌項目取得了出色的進展,有望顯著改善各類癌症的診斷和治療。 •癌症表觀遺傳因子靶向療法 SALL4和DNMT1是導致最常見肝癌的表觀遺傳因子(在DNA未變異的情況下基因表達發生變化)。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AFCR)的科學團隊正在優化候選適體,即DNA和RNA分子短鏈。它們能最有效地抑制SALL4和DNMT1並阻止肝癌的生長。由於適體對正常細胞無毒,只對癌細胞有特異性作用,利用適體靶向表觀遺傳複合物可以延長肝癌患者的生命,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此外,適體療法可能對幾乎所有類型的實體瘤和多種白血病都同樣有效。 •合作開發主要癌症路徑靶向新療法 幾大癌症路徑的異常超活性見於超過40%的人類癌症,而這些路徑已對現有藥物產生耐藥性,使患者看不到治癒的希望。AFCR的生物學專家已發現耐藥性的產生機制,並設計了不會誘發耐藥性的候選藥物。為優化先導藥物,AFCR正資助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著名化學家開展相關工作。通過協同專業知識,該合作項目或可開發出能夠影響許多癌症患者生活的療法。 •全球膠質母細胞瘤適應性臨床創新試驗體系(GBM AGILE)——腦癌革命性全球臨床試驗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確診後存活5年的概率僅為5%。2013年,AFCR為GBM AGILE的概念及其多個治療分組提供資助,進而識別有廣闊治療前景的藥物,並將其無縫過渡到驗證階段,實現快速獲批。今年,第三個治療分組宣佈成立。其中,美國已開放25個試驗點,加拿大和歐洲也將開設試驗點。目前,中國10家大型醫院的項目負責人正就試驗點和GBM AGILE團隊項目開展合作討論,首個試驗點將於2021年初啟動。 •同類第一抗癌中藥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自2013年以來,AFCR就一直為抗癌草本藥物YIV-906的研究提供資助。該藥物不僅可增強免疫治療、化療和放療的抗腫瘤活性,還能保護胃腸道組織,防止治療的劇烈副作用傷害腸胃。目前,研究團隊正聯合使用YIV-906和一線藥物索拉非尼治療乙肝病毒相關肝癌患者。索拉非尼單獨使用時反應率不高,且有嚴重的毒性,導致許多患者被迫停藥。美國和台灣已開始臨床試驗,中國大陸和香港也將緊隨其後開展相關工作。由於可影響多個生物系統,YIV-906的成功將開創治療的新時代——中西藥物的融合。 •肝癌臨床新療法 肝細胞癌(HCC)是最常見的肝癌類型,在全球最常見的癌症中位列第六,目前尚無有效療法。在目前的治療方案(手術、肝移植、化療和放療)下,大多數患者無法存活超過一年。表觀遺傳因子是各種癌症形成的關鍵因素,這其中就包括肝細胞癌。 失調的表觀遺傳因子通過阻止細胞分化,擾亂細胞的正常功能,重組其正常的生理代謝途徑,並最終導致其無限 生長。 感謝您一直以來給與我們的無私幫助 您的支持為AFCR推動尖端性科學研究提供了原動力。正是像您這樣的慷慨捐助者,才使我們能夠為「科研癒癌」提供最重要的資金支持。 您的繼續支持對我們的抗癌事業意義重大。請今天就為我們的2020「公益集資-治癒癌症」歲末籌募活動送出一份捐助。也許我們的科學家所取得的科研突破會在不久的將來拯救您或您家人的生命。我們懇請您今天就送出一份捐助。再次感謝您的繼續支持。

阅读更多

每日一蘋果,癌症能否遠離我?

古語有云,每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多年來,許多人對這一耳熟能詳的說法的正確性提出了質疑。一片水果真是保持健康的關鍵嗎? 雖然這個爭論可能永遠沒有答案,但意大利佩魯賈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經常吃水果的人患腫瘤的幾率更低。蘋果富含膳食纖維和多酚類化合物,而這些物質和腸道微生物共同營造的環境或能降低癌症風險。與不常食用蘋果的人相比,這種環境預計可降低若干特定癌症的患病幾率,包括肺癌、腸癌、口腔癌、消化道癌和乳癌。蘋果中的維生素C也是一種抗氧化劑,可增強免疫力和抑制癌細胞生長。除了預防腫瘤,蘋果也有助於癌症患者的康復。蘋果中的鉀含量還有利於保持體液平衡,防止出現化療常見的副作用——體液瀦留。 儘管每天吃一個蘋果可能不是永不生病的關鍵,但這一備受歡迎的水果可能對個人的整體健康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幸運的是,在日常飲食中多加一個蘋果並非難事。近年來,蘋果已經成為廚房裏非常流行的一種食材,不僅可當作早餐、午餐、晚餐和甜點,還能作為兩餐之間的點心食用。AFCR最受歡迎的食譜中就包含簡單易做的蘋果捲心菜沙拉,既可以作為正餐外的美味健康佐餐小菜,也可以是一頓簡單的午餐。最多只需30分鐘就能輕鬆完成哦! 蘋果捲心菜沙拉 6份 30分鐘 配料 色拉 ½杯西蘭花切碎 1個中型甜菜切成火柴 1.5杯胡蘿蔔切成火柴棍 ½杯蘿蔔切成火柴梗 1大蘋果切成火柴 1/3紅洋蔥切成薄片 1/3杯烤無鹽葵花籽 敷料 2.5湯匙芝麻醬 1湯匙蘋果醋 1個大檸檬 1-2湯匙楓糖漿 1撮鹽和胡椒粉 1湯匙特級初榨橄欖油 水 方法 如上所述準備所有水果和蔬菜。切碎後,將西蘭花,甜菜,胡蘿蔔,蘿蔔,蘋果和洋蔥放入一個大碗中。 除了水,將所有調味料混合到碗中攪拌。如果需要,請添加少量水,以確保調味料足夠薄,可以從湯匙下滑落。 將調料倒在水果/蔬菜上,然後加入葵花籽。 蓋上碗,冷卻至少一小時或過夜。 蘋果捲心菜沙拉可以保存數天,最好在24-48小時內食用。

阅读更多

糖尿病與癌症:有何關聯?

醫學專業人士已逐漸認識到糖尿病與多種疾病有關,尤其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和控制心臟及血管的神經,增加心臟病和腎臟疾病的患病幾率。然而,研究人員還發現糖尿病和癌症患病幾率之間存在關聯。直到最近,糖尿病和癌症之間的聯繫還是一個謎。 2019年,一個專門研究糖尿病和癌症關係的團隊發現,高血糖(即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過高)可能會導致DNA損傷,抑制DNA修復。高血糖是糖尿病的特徵,這就意味着,相較於正常、健康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的DNA在高血糖時遭受了更多損傷,且修復頻率更低。正是這種對DNA的影響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症的風險。 儘管最近發現了糖尿病和癌症之間的聯繫,但醫學專業人士表示,糖尿病患者或有患糖尿病風險的群體仍能通過多種方法持續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對於糖尿病確診患者而言,學會正確控制血糖水平和避免高血糖可降低破壞DNA的幾率,因此能夠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 糖尿病患者(或非糖尿病群體)也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癌症患病幾率。控制糖尿病和降低癌症風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保持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富含蔬菜、水果和全穀物的飲食,加上經常鍛煉,有助於控制血糖和體重,保持心血管系統健康。肥胖是幾種癌症的主要風險因素,而有效控制飲食可以降低風險。 同樣地,減少飲酒和吸煙也會對降低癌症和糖尿病風險起到很大的作用。研究表明,即使是適量的酒精和煙草也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此外,酒精對飲食也有負面影響。由於這些飲料通常富含空熱量,將直接影響平衡飲食和規律鍛煉帶來的好處。 最後,糖尿病患者應該意識到他們罹患癌症的風險更大,並積極主動進行篩查。糖尿病與肝癌、胰腺癌、子宮癌、結腸癌、乳癌和膀胱癌都有關聯。值得慶幸的是,上述每種癌症都能通過有效的篩查項目在早期階段識別出來。糖尿病患者應該向自己的醫生說明他們患癌症的風險,並制定相應的篩查計劃。 癌症研究的突破不斷帶來新的預防和早期檢測工具。AFCR提供了關於各種篩查的最新提示和信息,有助於在最容易治療的早期階段發現癌症。

阅读更多

愛吃辣椒的有福了!4國57萬人數據綜合分析顯示,常吃辣椒與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和癌症死亡風險相對下降約25%有關

天氣越來越冷了,轉眼又到了白……不是,可以吃火鍋的季節,奇點糕已經看到不少群里在興致勃勃地拼團組局啦,不過這種時候奇點糕就經常被嫌棄了,原因也沒別的,就是不能吃辣啊。 都說吃辣是能練出來的,但奇點糕實習那年一次不小心吃到科室里的干辣椒零食,就鼻涕眼淚好幾個小時停不住,顯然訓練也別想了。至於吃辣椒的好處,就更是只能「身不能及,而心嚮往之」啦。 什麼,沒聽說過吃辣椒的好處?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有人沒聽過吧?沒聽過的話,正好最近美國心臟協會(AHA)科學會議上,一項壁報研究報了這麼個數據: 常吃辣椒,與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和癌症死亡風險相對下降約25%有關! 這是一項由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團隊進行的Meta分析,共納入了美國、意大利、伊朗、中國四項研究,共57萬參與者數據得到的結論[1]。不過先說明啊,這裏說的可是吃辣椒,不是簡單的「吃辣」。 去年底奇點糕們介紹過一項意大利的研究,說「每周吃辣椒四次以上對心血管好」,相信不少讀者都有印象。再往前數的話,2015年中國學者在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中也發現,多吃辣與全因死亡風險下降有關[2]。 辣一辣十年少……? (圖片來源:Pixabay) 不過由於研究側重點的區別,吃辣椒在全因死亡、心血管風險、癌症等各個方面的好處,其實還不是很明確。所以在本次Meta分析中,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團隊又加了兩項來自伊朗和美國的研究[3-4],把樣本量擴大,人群也更加多樣化。 分析把研究納入的參與者分成了「常吃辣椒」和「不吃辣椒」兩類,這四項研究都提供了全因死亡風險方面的數據,就先來看這部分吧: 與不吃辣椒的人相比,常吃辣椒與參與者的全因死亡風險相對下降25%有關。 意大利和伊朗兩項研究共6.7萬名參與者的數據顯示,常吃辣椒與參與者的心血管死亡風險相對下降26%有關;而除美國研究之外的另外三項研究數據顯示,吃辣椒也與癌症死亡風險相對下降23%有關。 要說吃辣椒沒有體現保護作用的,就是腦血管死亡風險了,數據未達到統計學顯著性差異(RR=0.76, P=0.47),這些結論還是和去年底意大利單一研究有一定區別的,數據量大了果然不一樣。 當然因為是Meta分析的原因,結論還是有一些局限性的,研究作者之一Bo Xu就表示,「 能解釋上述發現的確切機制目前還不確定,因此還不能得出多吃辣可以延長壽命的結論,需要隨機對照研究確認這種相關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吃辣椒≠吃辣,但吃不了辣椒的也可以「量力而行」,不一定需要天天都吃。本次研究納入的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數據就顯示, 一周只吃1-2次辣醬、辣椒油等辣味食物也是有一定作用的(全因死亡風險,HR=0.85)。 參考資料: 1.Kaur M, et al. Impact of Chilli-pepper Intake on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HA 2020 Scientific Session, Abstract P1036. 2. Lv J, Qi L, Yu C, et al. Consumption of spicy…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