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項新研究顯示,女性的身體在一個特定的懷孕周期會經歷「顯著」變化,這種變化會明顯降低她們在日後患乳癌的風險。此前有研究發現如果女性在30歲之前生育可以降低患乳癌的風險。最新的這項由丹麥和挪威的科學家合作完成的新研究聲稱,他們已確定這些變化具體發生在哪個孕周。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10月23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研究通訊作者、哥本哈根大學臨床醫學系的Mads Melbye說:「如果你在懷孕33周時就把孩子生下來,那麼你將無法獲得降低乳癌風險這個意外的好處了。乳腺癌風險的變化就發生在第33到34孕周之間。」
典型的妊娠期為40周,37周之前出生的嬰兒被認為早產。
Melbye及其團隊研究了包含近400萬丹麥和挪威女性36年生殖信息的大型數據庫。該數據庫記錄了每位女性生育時的年齡,每次生育的懷孕周期,以及她們在日後是否患了乳腺癌。
他們發現,與沒有生育過的女性相比,34周後分娩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平均降低13.6%。對於提前一周結束妊娠的孕婦來說,儘管風險仍在降低,但只有2.4%。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Melbye說,在這個關鍵的孕周內,女性的身體究竟發生了什麼,這仍然是個謎。他說:「我們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但是對於研究人員來說,只有當孕婦達到了這個階段才能更容易地分析,因為我們必須知道在這一周發生了什麼才能理解它。」
Melbye認為,也許在懷孕34周之後,女性的身體會發出一個信號以增強應對導致乳腺癌環境因素的免疫力。
他說:「據我們所知,這一定與細胞在第34孕周時產生的某種特定生物學效應相關。」
「有效期」
在醫學研究人員中,懷孕與降低乳腺癌風險之間的聯繫是眾所周知的。他們認為,當女性首次懷孕並開始準備產生乳汁時,乳腺細胞會從根本上改變其組成。
但是Melbye及其團隊發現,懷孕至少34周的第二或第三次懷孕會進一步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即使是那些在34周後經歷死產的婦女,情況也是如此。這意味着這種變化不太可能與母乳餵養有關
該研究的作者們表示,這將使科學家能夠通過關注一個較窄的時間窗來更好地探討妊娠和乳腺癌風險之間的聯繫。
儘管降低風險是顯著的,但是有一個問題:研究人員發現,針對乳腺癌的額外保護作用只針對30歲以下的女性有效。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Melbye說:「這並不僅是第一次生育,每次生育都能夠降低乳腺癌風險,但是有一個前提,即你必須在29歲之前生育孩子。因為在此之後,你就無法獲得乳腺癌風險降低這個額外收穫了。」
點擊查看乳癌篩查和乳癌早期檢測指南。
目前的「不老葯」,除了梅奧診所的一系列衰老細胞清除劑外,最火熱的恐怕就是各種NAD+的補充劑了。比如号称可以逆齡抗衰老,提升NAD+水平的TRU NIAGEN樂加欣。
不過這東西亂吃也是可能出事的。在2019年,美國Wistar研究所的Timothy Nacarelli和Rugang Zhang等研究發現,NAD+代謝控制了衰老細胞的促炎分泌,補充NAD+有可能會促進衰老細胞分泌炎性因子,刺激腫瘤細胞生長。相關研究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1]。
NAD+全稱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輔酶,也是跟衰老關係密切的一種物質。在衰老的小鼠和秀麗隱桿線蟲中,NAD+的水平都下降了[2],人體試驗中也有類似發現[3]。這也讓科學家們想到,或許補充NAD+是一種對抗衰老的有效方法。
確實,在酵母、線蟲、果蠅和小鼠的試驗中,補充NAD+前體物質煙酰胺單核苷酸(NMN)或煙酰胺核糖(NR),延緩了這些試驗動物的衰老,延長了它們的壽命[4-7]。相關的人體試驗也在進行中[8]。
這些動物試驗的結果,讓各種NAD+補充劑紛紛打着抗衰老的旗號,以保健品或營養補充劑的名義進入了市場。但相關的臨床研究,卻只有一些小規模、短期的安全性證據[9]。而且,腫瘤組織中,NAD+的生物合成也經常會上調[10],這又讓補充NAD+蒙上了一層致癌的疑雲。
細胞衰老這個機制,本身就有防癌的意義[11]。當細胞在不斷的複製分裂後,染色體兩端的端粒不斷縮短,直到不能再保護染色體時,就會失去增殖分裂能力,進入衰老的狀態,被稱為複製衰老(RS)[12]。這一方面避免了細胞的無限增殖,另一方面也規避了失去端粒保護的DNA在複製中產生大量突變。
此外,一些癌基因的激活,也會導致細胞衰老(被稱為癌基因誘導的衰老,OIS),避免其進一步發展成惡性腫瘤[13]。
不過,人體中這個衰老防癌的機制也不是十分完善。衰老的細胞雖說自己一般不能癌變了(有少數衰老了的細胞能「渡劫」成功),卻還會分泌各種炎性細胞因子、生長因子和蛋白酶,促進癌症發展,被稱為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14]。
在細胞衰老的過程中,一種叫做HMGA的蛋白起了關鍵作用[15],不過在腫瘤中,HMGA也經常高表達,還跟預後不良有關[16]。或許,HMGA就是調控SASP的關鍵。研究人員對其中的機制進行了研究。
HMGA是一種DNA結合蛋白,可增強它所結合的基因的表達。研究人員通過激活癌基因Ras誘導了細胞衰老,然後對HMGA所結合DNA片段進行測序。研究人員發現,在細胞衰老的過程中,HMGA的靶基因是煙酰胺磷酸核糖轉移酶(NAMPT)。在OIS細胞中,研究人員也確實發現了NAMPT的表達上調。而這個NAMPT,正是人體中,NAD+補救合成的一個關鍵限速酶。
而且,研究人員發現,衰老細胞中,NAMPT的上調,與各種促炎因子表達的上調是同步的。而敲降或抑制NAMPT,都可以抑制促炎SASP。正是NAMPT促進了衰老細胞分泌各種炎性因子!
NAD+相關的代謝途徑
考慮到NAMPT在NAD+補救合成中的作用,研究人員猜測,NAMPT是通過提高衰老細胞中的NAD+水平,來促進SASP的。
研究人員發現,在OIS細胞中,NAD+/NADH比值和NAD+水平都升高了,但如果抑制了NAMPT,它們又都會減低。而向培養基中添加NAD+前體物質NMN,則可以恢復抑制NAMPT引起的NAD+/NADH比值和NAD+水平降低,解除對SASP的抑制。
為進一步驗證衰老細胞、NAD+代謝和腫瘤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把OIS細胞和癌細胞放在一起進行了共培養。OIS細胞的存在大大刺激了癌細胞的生長,而這種生長刺激作用,可以通過抑制NAMPT而抑制。
而在自發性胰腺癌小鼠模型中,補充NMN也導致了胰腺中炎性因子和免疫細胞浸潤增加,正常腺泡麵積減少,癌前病變和惡性病變增加。
補充NMN增強了胰腺中的炎性環境,促進了胰腺癌的發展!
補充NMN降低了正常腺泡的面積,FK866是NAMPT的抑制劑
論文通訊作者Rugang Zhang表示:「我們的數據顯示,NAD+水平影響衰老細胞的分泌活動,可能會促進腫瘤的進展。有充分的證據表明,細胞NAD+濃度在衰老過程中下降,NAD+補充劑可能能預防衰老和年齡相關疾病。我們的研究結果可能對這一研究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想要補充NAD+抗衰老,還是等相關臨床研究的結果出來,確定好補充劑量再說吧。要是真吃出了癌症,可就是得不償失了。
參考文獻:
1. NACARELLI T, LAU L, FUKUMOTO T, et al. NAD+ metabolism governs the proinflammatory 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me[J]. Nature Cell Biology, 2019: 1.
2. Mouchiroud L, Houtkooper R H, Moullan N, et al. The NAD+/sirtuin pathway modulates longevity through activation of…
2019年1月,國家癌症中心發佈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症統計數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負責全國腫瘤登記數據收集、質量控制、匯總、分析及發佈工作。
(由於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一般滯後3年,本次報告發佈數據為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匯總全國腫瘤登記處2015年登記資料。)
惡性腫瘤(癌症)已經成為嚴重威脅中國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衞生問題之一,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且近十幾年來惡性腫瘤的發病死亡均呈持續上升態勢,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防控形勢嚴峻。
壹 | 報告主要發現
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與歷史數據相比,癌症負擔呈持續上升態勢。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死亡率和癌譜的構成與2014年水平基本相當,標化發病率水平基本持平,而發病人數有所增加,說明目前的癌症負擔增加主要是由於人口結構老齡化所致。
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統腫瘤及結直腸癌、女性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肺癌位居男性發病第1位,而乳腺癌為女性發病首位。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相對女性較高,且發病譜構成差異較大。甲狀腺癌近年來增幅較大,在女性惡性腫瘤發病譜中目前已位居發病第4位。男性前列腺癌近年來的上升趨勢明顯,已位居男性發病第6位。
城鄉惡性腫瘤發病水平逐漸接近,惡性腫瘤負擔差異仍然較為明顯,表現在城市惡性腫瘤發病率高於農村,而農村惡性腫瘤死亡率高於城市。這可能與城鄉癌譜構成差異有關,農村地區主要癌種以上消化系統腫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預後較差的惡性腫瘤為主,城市地區則以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高發。
從年齡分佈看,惡性腫瘤的發病隨年齡的增加而上升,40歲以下青年人群中惡性腫瘤發病率處於較低水平,從40歲以後開始快速升高,發病人數分佈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到80歲年齡組達到高峰。不同惡性腫瘤的年皊分佈均有差異.。
在過去的10餘年裡,惡性腫瘤生存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相對生存率約為40.5%,與10年前相比,我國惡性腫瘤生存率總體提高約10個百分點,但是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貳 | 報告數據來源和質量控制
截至2018年8月1日,國家癌症中心共收到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01個登記處提交的2015年腫瘤登記資料,其中地級及以上城市173個,縣和縣級市328個。
根據質量控制審核標準,最終納入368個登記處(其中地級以上城市134個,縣和縣級市234個,2017年同期為339個),覆蓋人口共309553499人,其中男性156934140人,女性152619359人,佔全國2015年年末人口數的22.52%。其中城市地區覆蓋人口148804626人,佔全國登記地區人口數的48.07%,農村地區覆蓋人口160748873人,佔51.93%。
叄 | 惡性腫瘤發病與死亡總體情況
據估計,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其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平均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症。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死亡例數約為233.8萬例,其中男性約為148.0萬例,女性約為85.8萬例。
2015年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85.83/10萬,中標率(中標率:人口標準化率按照2000年中國標準人口結構)為190.64/10萬,世標率(世標率:人口標準化率按照Segi's世界標準人口結構)為186.39/10萬,累積率(0~74歲)為21.44%。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70.05/10萬,中標率為106.72/10萬,世標率為105.84/10萬,累積率(0~74歲)為11.94%。
肆 | 惡性腫瘤的發病與死亡存在地區性差異
城市地區新發病例數約為235.2萬例,佔全國新發病例的59.86%。農村地區新發病例數約為157.7萬例,佔全國新發病例的40.14%。
城市地區惡性腫瘤死亡約為133.1萬例,佔全國死亡例數的56.93%。農村地區惡性腫瘤死亡約為100.6萬例,佔全國死亡例數的43.07%。
城市地區惡性腫瘤發病率(304.96/10萬)高於農村地區(261.40/10)。城市地區惡性腫瘤死亡率(172.61/10萬)高於農村地區(166.79/10萬)。
伍 | 惡性腫瘤的發病與死亡存在性別差異
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為305.47/10萬,中標率為207.99/10萬,世標率為206.49/10萬,累積率(0~74歲)為24.36%。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65.21/10萬,中標率為175.47/10萬,世標率為168.45/10萬,累積率(0-74歲)為18.60%。
男性惡性腫瘤死亡率為210.1/10萬,中標率為139.13/10萬,世標率為138.57/10萬,累積率(0~74歲)為15.79%。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28/10萬,中標率為75.92/10萬,世標率為74.81/10萬,累積率(0~74歲)為8.13%。
陸 | 惡性腫瘤的發病與死亡存在年齡差異
惡性腫瘤發病率隨年齡增加逐漸上升,到80歲年齡組達到發病高峰,80歲以上年齡組發病率略有下降。其中30歲以前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地區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均相對較低,0-19歲年齡組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略高於女性,20~49歲年齡組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50歲及以上年組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城鄉地區人群的年齡別發病率變化趨勢相似,男性年齡別發病率的城鄉差異不明顯,城市地區女性人群的惡性腫瘤發病率略高於農村地區的女性人群。
年齡別死亡率變化趨勢和發病相似,隨年皊增加逐漸上升。男性的年齡別死亡率高於女性。0~39歲人群中,男性年齡別死亡率略高於女性。40歲及以上人群中,同年齡組男性與女性死亡率的差異隨年齡的増加而顯著增大。城鄉人群的年齡別死亡率變化趨勢相似。除0~4歲和75歲及以上年齡組農村男性死亡率低於城市男性,其他年齡組農村男性死亡率高於城市男性。20-74歲年齡組農村女性死亡率高於城市女性,其他年齡組城市女性死亡率高於農村女性。
柒 | 主要惡性腫瘤發病情況
按發病人數順位排序,肺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首位,估計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新發肺癌病例約為78.7萬例,發病率為57.26/10萬,中標率為35.96/10萬。其他高發惡性腫瘤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等,前10位惡性腫瘤發病約佔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76.70%。與2014年相比,各類高發癌症的順位完全相同,佔比變化不大,甲狀腺癌上升相對明顯。
男性發病首位為肺癌,每年新發病例約52.0萬,其他高發惡性腫瘤依次為胃癌、肝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等,前10位惡性腫瘤發病約佔男性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82.20%。女性發病首位為乳腺癌,每年發病約為30.4萬,其他主要高發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和胃癌等,女性前10位惡性腫瘤發病約佔女性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79.10%。
城市地區與農村地區的惡性腫瘤發病順位有所不同,城市地區主要高發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胃癌和肝癌等,農村地區主要高發惡性腫瘤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等。城市地區與農村地區前10位惡性腫瘤發病分別占城鄉全部惡性腫瘤發病的74.80%和79.50%。
捌 | 主要惡性腫瘤死亡情況
按死亡人數順位排序肺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第1位,2015年我國因肺癌死亡人數約為63.1萬例,死亡率為45.87/10萬,中標率為28.16/10萬。其他主要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依次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等,前10位惡性腫瘤死亡約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83.00%。死亡排名前十的疾病與發病率排名前十名的疾病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這是由於不同癌症的生存率概率存在明顯差異的問題,例如甲狀腺癌發病率排名前十,但是死亡率相對較低。
男性和女性的惡性腫瘤死因順位略有差異。男性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等,男性前10位惡性腫瘤死亡約佔男性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87.60%。女性主要惡性腫瘤死因順位依次為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女性前10位惡性腫瘤死亡約佔女性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80.50%。
城市地區與農村地區的惡性腫瘤死因順位不同,城市地區主要惡性腫瘤死因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農村地區主要惡性腫瘤死因依次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瘤和結直腸癌,城市地區與農村地區前10位惡性腫瘤死亡分別占城鄉全部惡性腫瘤死亡的81.30%和85.20%。
惡性腫瘤是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大類疾病。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逐漸加劇、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與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環境等危險因素的累加,防控形勢嚴峻。
我國目前每年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與歷史數據相比,癌症負擔呈持續上升態勢。且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城鄉惡性腫瘤發病水平逐漸接近,惡性腫瘤負擔差異仍然較為明顯,表現在城市惡性腫瘤發病率高於農村,而農村惡性腫瘤死亡率高於城市。這可能與城鄉癌譜構成差異有關,農村地區主要癌種以上消化系統腫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預後較差的惡性腫瘤為主,城市地區則以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高發。此外,農村地區醫療資源分配不足,診治水平相對較差,居民健康意識不足,也會導致農村地區的惡性腫瘤生存率相對偏低。
根據全球癌症負擔估計結果顯示,中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別佔全球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的23.7%和30.2%,在全球185個國家或地區中,中國的惡性腫瘤發病、死亡位居中等偏上水平,部分消化道腫瘤如食管寤、胃癌、肝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病和死亡約佔全球的一半,整體防控形勢嚴峻。與其他國家或地區比較,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惡性腫瘤死亡率近10年來呈緩慢下降趨勢。美國近年來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下降趨勢明顯,每年平均下降約1.5%。
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死亡率和癌譜的構成與2014年水平基本相當,標化發病率水平基本持平,而發病人數有所增加,說明目前的癌症負擔增加主要是由於人口結構老齡化所致。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統腫瘤及結直腸癌、女性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國主要的惡性腫瘤。肺癌位居男性發病第1位,而乳腺癌為女性發病首位。男性惡性腫瘤發病相對女性較高,且發病譜構成差異較大。甲狀腺癌近年來增幅較大,在女性惡性腫瘤發病譜中目前已位居發病第4位。男性前列腺癌近年來的上升趨勢明顯,已位居男性發病第6位,在未來的腫瘤防控中應當重點關注。
從年齡分佈看,惡性腫瘤的發病隨年齡的增加而上升,40歲以下青年人群中惡性腫瘤發病率處於較低水平,從40歲以後開始快速升高,發病人數分佈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到80歲年齡組達到高峰。不同惡性腫瘤的年皊分佈均有差異,如女性乳腺癌的發病則從30歲左右開始上升,而前列腺癌等惡性腫瘤的發病則從60歲左右オ開始上升。因此,應針對不同惡性腫瘤的發病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防控工作。
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發病、死亡數持續上升,每年惡性腫瘤所致的醫療花費超過2200億。城鄉分析結果顯示,城市地區的發病率略高於農村,而死亡率農村略高於城市,但城鄉惡性腫瘤發病與死亡的差異逐漸減小,可能是由於惡性腫瘤危險因素的城鄉差異在縮小,如吸煙、慢性感染、飲食習慣以及空氣污染等,導致發病率日趨接近。而農村醫療資源的相對匱乏,防癌意識相對薄弱,導致農村惡性腫瘤死亡率仍偏高。在過去的10餘年裡,惡性腫瘤生存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目前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相對生存率約為40.5%,與10年前相比,我國惡性腫瘤生存率總體提高約10個百分點,但是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我國癌譜和發達國家癌譜存在差異,我國預後較差的消化系統腫瘤如肝瘤胃癌和食管癌等高發,而歐美髮達國家則是以甲狀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預後較好的腫瘤高發。但必須看到,中國預後較好的腫瘤如乳腺癌(82.0%)、甲狀腺癌(84.3%)和前列腺癌(66.4%)的5年生存率仍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差距(90.9%、98%和99.5%)到。出現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臨床就診早期病例少、早診率低以及晚期病例臨床診治不規範。因此,我國應在擴大相關腫瘤的篩查及早診早治覆蓋面、腫瘤臨床診治規範化和同質化推廣應用兩方面共同發力,降低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
總之,我國惡性腫瘤負擔日益加重,城鄉差異較大,地區分佈不均衡,癌症防控形勢嚴峻;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癌譜並存,防治難度巨大。
註:本文數據來源為
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中華腫瘤雜誌,2019年第41卷第1期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14. Chin J Cancer Res 2018;30(1)
2014年中國分地區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中華腫瘤雜誌,2018年第27卷第1期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et al.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原文轉自病理柳葉刀
很多癌症的發生,都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係,而一些現代生活方式正在「助紂為虐」,比如吸煙、酗酒、缺乏運動、久坐、不良飲食習慣、熬夜、焦慮等。
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一定程度降低癌症的發病風險。腫瘤科醫生給出了19個防癌小細節,供大家參考。
1. 必須徹底戒煙
這真是老生常談,大家聽煩了,醫生也談厭了,但還是要放在第一條來說!吸煙是對健康危害最大的不良生活方式,必須堅決戒除。不吸煙的人要勸阻周圍吸煙的人,拒絕二手煙、三手煙的傷害。
2. 不喝酒或適度喝酒
白酒等烈性酒則要盡量避免飲用,能不喝盡量不喝,實在要喝,一定要控制量,偶爾少量飲用。
3. 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肥胖
體質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的平方(平方米),數值18.5~24.9屬正常健康體重,低於18.5為低體重,25~29.9為超重,大於等於30為嚴重超重或肥胖。建議將體重控制在健康的BMI範圍之內的低值,管住嘴,邁開腿。
4. 堅持運動,避免久坐
久坐缺乏運動,帶來超重、肥胖問題,增加結直腸癌等多種癌症發生風險。建議每工作1~2小時,起來活動15分鐘。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以上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運動。
5. 保證睡眠時間,避免熬夜
晚睡、熬夜短期內看不出傷害,時間一久,問題就來了。醫學研究表明,熬夜的人比睡眠正常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症。建議成年人每天要保證6~8小時的睡眠時間。另外,睡眠不要開燈。
6. 要均衡飲食,不偏食
什麼都吃點,什麼都不過量,這樣才能做到飲食均衡。不偏食,五穀雜糧、肉類蔬菜水果都要食用,要避免和減少吃垃圾食品,包括街頭油炸類食品。
7. 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的品種、顏色都要多樣化,每天最好5種以上不同的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吃得少,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會增加腸癌風險。多吃蔬菜少吃肉,粗茶淡飯保健康。
8. 肉類以白肉為主,少吃紅肉
肉類攝取要適量,以魚肉等白肉為主,少吃豬、牛、羊肉等紅肉。避免或盡量少食用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培根、鹹肉、臘肉等。
9. 三餐定時,不吃過飽
飲食規律,杜絕不吃早餐,也別吃得過飽。一日三餐中,早餐吃得暖一點、慢一點;午餐多點菜、少點鹽;晚餐吃到不餓就行,七八分飽。
10. 不要以飲料代替喝水
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白開水最理想。白開水不僅解渴,而且最容易透過細胞促進新陳代謝,調節體溫,增加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增進機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病能力。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11. 不要吃得太咸
限制每天鹽的攝入量,不吃或少吃腌制食品。吃鹽太多,不僅會加重腎臟負擔,還會增加患高血壓、糖尿病、胃癌等疾病的風險
12. 避免飲食飲水過熱過燙
過熱的食物、飲料、茶水等,不要急着吃喝,食管黏膜既薄又軟,直接接觸過燙的食物,會受損傷。長期吃燙食,可能會引發食道癌。因此,吃飯別急着趁熱吃,最好用嘴唇感覺一下,溫熱即可。喝熱飲不要用吸管。
13. 避免幽門螺桿菌等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的關係,和抽煙與肺癌的關係差不多。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唾液傳染,不要共用碗筷、毛巾等餐飲和生活用品,以減少或避免幽門螺桿菌等的感染。
14. 注意休息,勞逸結合
從疲勞到過勞只要五步:①輕度疲勞感,②身體沉甸甸,③精疲又力竭,④身體或有恙;⑤大病愛纏身。站着工作的人,休息時可以坐或躺;伏案工作的人,休息時一定要站起來,做做擴胸運動。
15.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很多人即使有便意也會憋着,怕誤別的事,長此以往會出現便秘,發生腸癌的概率比其他人高。同樣,長期有憋尿習慣的人,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
16. 兩性生活要注意安全
避免多個性伴侶,勿濫性,盡量減少婚前性行為、婚外性行為等不安全性行為,儘可能使用安全套,以避免人乳頭狀瘤病毒的傳播。某些類型的人乳頭狀瘤病毒與生殖道惡性病變的發生有關,如宮頸癌、肛門癌、陰道癌和陰莖癌。
17. 避免暴露在致癌環境
某些特定職業的人,患癌風險可能會大一些。比如:職業性皮膚癌,常發生於長期接觸砷礦、砷殺蟲劑和化工的工人以及爐工、瀝青工和樹脂工;經常接觸X線和放射線的醫務人員和科學工作者,也屬於高危人群。
除了嚴格執行職業衛生標準,從業人員自己也要加強個人防護,比如勤洗手、洗澡、換衣服,工作時戴好口罩,每年體檢等。
18. 避免日光照射過度
曬太陽要適度,過猶不及。過多的紫外線照射會導致皮膚衰老,甚至增加患皮膚癌等風險。但溫和適度的日光照射,是有益健康的。
19. 遠離焦慮,學會減壓放鬆
適當的焦慮能夠促進我們學習工作,解決問題,以及提高效率。但不要讓自己長期處在焦慮和精神高壓之中。處於焦慮狀態時,不妨聽一些自己喜歡的輕柔舒緩的音樂,多做深呼吸。
原文轉自菠蘿因子
文| 孫凌霞 美國註冊營養師(RD),曾任美國哈佛大學兒童營養研究助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臨床營養師。
春節,正是一年一度和家人朋友團聚慶祝的日子,我們的抗癌勇士們是不是滿心惆悵呢?聽說有些菜要忌口,可是恰好是我的最愛,到底能不能吃呢?如何吃才能踏實過個好年呢?
今天凌霞就給大家來細數一下各地過年的特色美食,看看我們的抗癌勇士們到底該怎麼吃。
東北篇
小雞燉蘑菇
治療中:✔✔✔
優先吃肉,食慾不好的患者少喝湯。
結療後:✔✔✔
同類菜:亂燉、紅燒魚
治療中:✔✔✔
結療後:✔✔✔
高油脂,不能常吃。
同類菜:醬豬蹄、殺豬菜
锅包肉
東北大拉皮
治療中:✔✔
冷盤建議家中自製;
ANC低者不建議食用。
結療後:✔✔✔
同類菜:大拌菜、肉皮凍
華北篇
四喜丸子
治療中:✔✔✔
結療後:✔✔✔
同類菜:紅燒肉、紅燒魚
治療中:✔✔✔
盡量最後吃,先吃優質蛋白多的菜。
結療後:✔✔✔
同類菜:醬豬蹄、殺豬菜
拔丝芋头
餃子
治療中:✔✔✔
ANC低者建議自製。
結療後:✔✔✔
同類菜:燒麥
西北篇
粉蒸肉
治療中:✔✔✔
多吃瘦肉,少吃肥肉、粉和藕
結療後:✔✔✔
多吃瘦肉,少吃肥肉、粉和藕
同類菜:小酥肉、葫蘆雞
治療中:✔✔✔
先吃肉,少吃馬鈴薯和面。
結療後:✔✔✔
同類菜:陝西燴菜
大盘鸡
臊子面
治療中:✔✔✔
主食類,最後吃,先吃優質蛋白。
結療後:✔✔✔
同類菜:蔥油鍋盔
華東篇
四季烤麩治療中:✔✔✔盡量自製,ANC低者避免食用。結療後:✔✔✔
同類菜:醬鴨
治療中:✔✔
油爆食物可能誘發嘔吐,試試其他做法。
結療後:✔✔✔
同類菜:上海熏魚
油爆虾
炒年糕
治療中:✔✔
易飽腹,少吃。
結療後:✔✔✔
排骨蓮藕湯
治療中:✔✔✔
先吃排骨,再吃藕,少喝湯。
結療後:✔✔✔
同類菜:豆腐圓子
治療中:✔✔✔
結療後:✔✔✔
同類菜:清蒸武昌魚
珍珠丸子
臘肉菜苔
治療中:✔✔
少吃腌制肉,且一定要炒熟。
結療後:✔✔
同類菜:臘汁肉類
華南篇
白切雞
治療中:✔
非全熟食品不建議食用。
結療後:✔✔✔
同類菜:燒味(非自制不建議食用)
治療中:✔✔✔
結療後:✔✔✔
同類菜:白灼蝦、清蒸魚
海参
油角
治療中:✔✔✔
結療後:✔✔✔
油炸食物,不要常吃。
同類菜:煎堆
西南篇
甜燒白治療中:✔✔✔建議自製,吃瘦肉,少吃肥的。結療後:✔✔✔
同類菜:咸燒白
治療中:✔✔
少吃腌制肉類,一定要炒熟
結療後:✔✔
同類菜:蒜薹炒臘肉、蒸香腸
火腿蒸乳饼
辣子雞
治療中:✔✔✔
結療後:✔✔✔
同類菜:炸乳扇
看了這麼多美食,想必大家也發現了,大部分菜品對於抗癌勇士們來說,都是可以安心享用的,只需遵守以下三條原則:
注意食品衛生與安全
食品安全小貼士
吃飯和做飯前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凈手的每一個部位,總共20秒(可以唱一麴生日歌)。
生熟分開,例如在購買以及放入冰箱儲存時,把蔬果熟食放在冰箱的上部,而生肉等放在下面,防止生肉等的汁水滴到蔬果熟食上。最好生和熟的食物用不同的砧板和刀具,避免交叉污染。
冰凍的食品在解凍時,不能直接放在室溫下解凍,可以選擇三種方式:放在冰箱冷藏室;用流動的冷水沖;使用微波爐。解凍以後的食物不能再放回冰箱,儘快烹飪。
蔬果要洗乾淨。如果是移植期間,推薦吃可以剝皮的蔬果。
食物做好後,在室溫下放置不要超過兩個小時。過多的食物,做好後儘早放入冰箱。
食物一定要煮熟,尤其是肉蛋禽類。
盡量現做現吃,放在冰箱保存的食物,也建議不要超過24小時;如果實在需要長期保存,考慮冷凍。
註:對於治療期間的患者中性粒細胞數ANC小於500的患者,因其受感染的風險很高,還需注意如果要生吃蔬果,推薦吃帶皮且易剝皮的種類,這樣去皮後乾淨衛生。不能剝皮的可採取高溫加熱再吃。
對於結束治療的患者,像白切雞、溏心蛋、牛排這樣不是全熟的食物也可以安心吃。
注意食物營養與搭配
治療中的患者應首選高蛋白/優質蛋白的食物(肉蛋奶禽魚、大豆及大豆製品、藜麥),尤其是食慾不好的患者。多吃肉,少喝湯,湯的營養價值低,又容易飽腹。
結療患者應參考膳食指南推薦搭配葷素及主食,多吃健康的食物,少吃相對不健康的食物(例如腌制、高油高脂高糖高鹽的食物)。
注意選擇飲品
治療期的患者應注意:
忌酒。
盡量不喝碳酸飲料,甜飲料(尤其是在激素/固醇類藥物治療期間)。
注意飲品的來源是否有食品安全隱患(如購買鮮榨果汁、自助餐飲料機里直接接出來的飲料等)。
進食量不足的患者,可考慮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用來做口服營養補充液,既可以補充液體,也可以補充能量、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
結療期患者應忌酒和避免碳酸飲料。
注意:
1. 本文只針對普通癌症患者和康復者,若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了其他疾病或臨床狀況需要特殊飲食注意的(如糖尿病,腎功能衰竭,消化道術後等等),需要遵醫囑。
2. 這個列表對食物的判斷,僅僅是考慮過年期間。那些相對不健康的食物也是可以吃一口過個年的,沒有必要完全禁忌,團圓飯也沒有了年味。長期飲食還是要遵循健康的飲食模式以及選擇健康的食物。
3. 對於菜品食品是否能吃,基本上是基於食品安全風險的考慮,判斷僅僅基於作者個人經驗,如有醫囑,請遵醫囑。中性粒細胞數ANC小於500的患者是對食品安全要求最嚴格的人群;治療中的患者就相對沒有那麼嚴格,但是食品安全依然關鍵;治療結束已經康復期的患者,就和一般人一樣了。
4. 如果口腔有潰爛的患者,注意飲食清淡,不要吃刺激的,如辣的食物,也注意堅硬的食物容易刮傷口腔。
說了這麼多,有沒有幫你答疑解惑呢?如果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繼續留言。
最後祝大家春節愉快,開開心心吃個團圓飯,過個好年~
原文轉自病理柳葉刀 人民日報微信平台曾發文《從疲勞到癌症只需要四步》警示過度加班問題,早在去年就曾發文《好領導要帶頭休假 更要合理安排員工假期》(附後)怒指過度加班現象,今天三甲傳真特此推薦《你是單位的草,卻是家庭的天》。從疲勞到癌症只需要四步加班,熬夜,現代人最多的感覺就是「累」!長期疲勞,會帶來許多健康隱患。
從疲勞到癌症只需要四步:輕度疲勞→深度疲勞→重要臟器內部變異→誘發癌變。說話有氣無力、食慾差、不容易入睡……這是身體在提醒你:要休息了!
抗疲勞全攻略,轉給疲憊的你!
你是單位的草,卻是家庭的天
在單位,你真的不重要!不管你在什麼單位,你只是單位的草!離開了你,太陽照樣升起,你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重要,即使你是領導,莫說有幾個人對你是出於真心,一旦退休凋零,又有幾人會把你記牢?人走茶涼是單位的常態,別以為自己是尾大不掉!
在家裡,你真的很重要!不管你在哪裡,離開了你,家就不能稱其為家,孩子就沒有了爸媽。你千萬不要以為為了養家就可以離家,家之所以為家,那是抱團取暖的地方,那是陽光普照的小世界,那是孩子溫暖舒適的小港灣。
人生短暫,如果想為你的愛人留下美好的回憶,讓長大的孩子留下美麗的念想,你真的很重要。
有時候,生命可以很堅強,也很多時候,生命卻真的很脆弱。因為,人生無常!請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今天,今天之所以是今天,那是因為是金天。
透支身體換得所謂的成功和名利,會瞬間一掃而光。最終還要再用錢財去修復我們的身體,給家庭增添了負擔,最終帶給親人感傷!倘若你因任何原因離世,那麼,對於你的家和家人,天就真的塌下來了!那是不可彌補的痛,那是撕心裂肺的傷.
過熱地在意功成名就,卻冷淡了家庭的溫暖,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輕視了對老人的盡孝,這不是你所愛的人真正願望,孩子的不成器才是你一輩子重大的創傷!
在單位里,今天再大的事,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明年就是故事;在任再大的事,離任只是傳說!
當你退休之後,你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根!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適度工作,保重身體,多陪家人,教育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少在外面應酬,多對老人照顧;少些酒肉朋友,多與家人交流;少些花花腸子,多點相夫(婦)教子,一個人只有盡到本分才有福分。
所以,請記住:你,只有在家裡是無人可以取代的!對於你的家人,你才是最重要的!家人苛求的並不是榮華富貴,而是需要有你的關心和陪伴。
人民日報:
《好領導要帶頭休假 更要合理安排員工假期》
列寧有句名言,誰不會休息,誰就不會工作。今天,設置假期、正常休假,既有法律依據,更有科學道理。然而,對於那些工作任務較重的人,尤其是對領導幹部來說,又有多少人真的好好休息了,認真休假了?
「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我國正處於發展的關鍵階段,許多人為了事業,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以至於「五加二」「白加黑」成為不少幹部的口頭禪,其精神狀態和責任擔當,令人敬佩,令人感動。然而,工作繁忙,更要勞逸結合,有張有弛,須知彈簧綳得太緊也會斷。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幹部休假,應當是身體的補給站,人生的加油站,快樂的驛站。
現代社會,工作千頭萬緒,忙與累的確成為常態。但協調好工作與休息,也是能力和水平的體現。有的領導善於「彈鋼琴」,繁忙工作與休息休假兩不誤。但也有人由於工作繁忙,節奏過快,造成精神緊張,身心疲憊,因而心力交瘁,英年早逝。還有個別人缺少身體鍛煉,缺乏自我調節,心理壓力過大,甚至抑鬱而亡。坊間不知其中苦處,不肯體諒苦衷,還生出諸如因為腐敗自殺身亡的謠言來,令人扼腕嘆息。
所以,人要勞逸結合,要休養生息,這也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工作累了,就要休息一下,閉閉眼,歇歇腳,提提神。休假是為了更好工作,給身體補補能量,給心情換換環境,調整心態,輕裝上陣,重新開始新的戰鬥。確有急事要事,保持通訊暢通,有事及時返回,做到心系工作,安心休假。
一個好的領導,不僅自己要帶頭休假,更要合理安排員工的假期。一個好的團隊,一支好的隊伍,要想有戰鬥力、凝聚力、親和力,關鍵就在善於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讓他們工作好、休息好,有幸福感和獲得感、對單位有歸屬感。
想起歷史上關於休假的故事。西漢時期,有位官員張扶不肯休假,待在官署上班。宰相薛宣發出文告勸道:官吏按照律令休假,由來很久。屬官應隨眾,回家相伴妻子兒女,設置酒肴,邀請鄰里,一起歡笑相樂,這也是應該的!張扶很是慚愧。
家和萬事興。休假還有個好處,就是利用休假與家人團聚,和家人在一起吃飯聊天,休閑旅遊,共享濃濃親情,共度美好時光。有的家屬為了讓配偶能夠安心工作,包攬家務,照顧老人小孩,任勞任怨,長期處在緊張狀態。有的小孩,放學回家,不見爸媽,寒假暑假,無人照顧,天天靠電腦、手機陪伴,壞了眼睛,傷了身體,誰之過?
再忙再累,也要統籌好繁重的工作,放鬆繃緊的心情,有機會吟誦着「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的詩句,和家人一起休假去。每當朋友見面問候,不再說「你吃飯了嗎」,而是問「你休假了嗎」,不亦樂乎。
我們似乎處在一個被各種致癌物包圍的時代。
吸煙致癌已經是人盡皆知,酒精是致癌物也不意外,一回頭,突然連紅肉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了致癌物。再一看新聞,一會兒是咖啡含有致癌物需要標註,再一會兒,嬰兒爽生粉也有了致癌嫌疑。
圖片來源:Unsplash
照這個速率下去,恐怕真是無物不致癌了。
致癌物不一定導致癌症
不過,可能有些人會注意到,在很多文章里,科學家對於各類物質的致癌可能性說得頭頭是道,可一涉及到具體發生的癌症個例是否由這些物質引發,卻又語焉不詳了。
比如提到甲醛是否致癌,凡是在科學上稍微靠譜一些的文章,都不否認甲醛是致癌物,可能誘發癌症,但說到某個單獨案例時卻又開始「繞圈子」,口氣轉成了「不確定甲醛是否導致了死者的白血病」。
這麼一來一去,很多人不免犯了糊塗,這一會兒致癌,一會兒不一定致癌,難道這些科普文章也在忽悠我們?
其實這些文章里說的「甲醛致癌」與「不確定甲醛是否導致這位患者的癌症」都是對的。
因為這兩個結論針對的問題是不同的,前者是關於某種物質(比如甲醛)是否具有潛在的致癌風險, 後者是關於某個特定患者得癌症的原因。
具體說來,確認一個物質是否有致癌性,我們主要考慮兩部分證據:一是在動物實驗中接觸該物質能不能引起癌症;二是當人體接觸該物質時,有沒有與動物實驗中一樣的致癌情況發生。
以甲醛為例,在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在實驗室中發現甲醛可以在大鼠中致癌。
動物中的致癌性相對好確認,但要在人體中證明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了。畢竟我們不可能把人作為實驗動物關在實驗室里吸甲醛。這種致癌性研究特別是人體致癌證據都往往是基於大樣本的流行病學分析。
比如說,我們可以跟蹤研究一個大樣本的人群,裏面包括長期接觸甲醛的人與不接觸甲醛的人,看癌症發病率。
可一到這樣的研究分析時,癌症這類多種致病因素造成的疾病的複雜性就體現出來了。
不像單個病原體引起的傳染病或者單個基因變異造成的遺傳疾病,癌症往往是很多個不同的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單個因素的貢獻還往往不大,很容易被淹沒在各種「背景噪音」里。
圖片來源:Unsplash
更麻煩的是,不同於實驗室的動物,一個群體里的人的遺傳背景、生活環境因素差異可要複雜得多,這讓在人群里確認致癌因素,特別是不算特彆強的致癌因素非常困難。
而甲醛的流行病學分析在不同癌症里得出過幾次不同的結論。
所以,甲醛雖然被世衛組織列為一類致癌物,但人體致癌證據是比動物數據弱很多的。
談致癌離不開劑量
還要強調一點,很多物質的致癌性研究還是基於特定的接觸劑量進行的。
在甲醛的動物實驗里,只有高劑量的甲醛引發了癌症,中濃度與低濃度都沒有。
人體流行病學也是考慮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甲醛的特殊工作人群。比如在殯儀館工作的人群有長期暴露在甲醛中的可能性,流行病學分析都是在這個特殊人群里進行。對於普通人群的參考意義就更要打折扣了。
為什麼只研究這些特殊人群,不研究普通人群?
很大一方面是因為現實因素,普通人群根本沒法提供自己的生活環境里有多少甲醛,接觸時間多久這些信息,無法做流行病學研究。
另一方面,由於動物實驗的結果只在高濃度甲醛中觀察到了致癌性,從致病機理的一致性考慮,也只有研究有高濃度暴露風險的人才合適。
不難看出,對於人體來說,只有長期接觸高濃度的甲醛有可能增加得一些癌症的風險。
一群人中得到的結論不適用單個人
那這種流行病學上得出的增高風險能否用在一個具體癌症個例的致病原因上呢?很遺憾,基本沒用。
前面說到,癌症是很多不同因素造成的,在眾多因素中,我們很難說在這個具體病例中某個單一因素有沒有起作用以及起了多少作用。
打個比方,如果長期接觸甲醛的人群里10%的人得了癌症,正常人群里是5%。從致癌風險上說,這已經將致癌風險提高了整整一倍,我們可以說完全確證了致癌因素(現實的研究里很多致癌因素還沒那麼大威力)。
如果我們單獨看接觸甲醛人群里一個癌症病例,我們怎麼可能知道這個患者是接觸甲醛多出來的那5%里的一個,還是在正常人群里也本身會發生癌症的那5%里的一個呢?
房子的甲醛雖然超標,但並不足以與接觸高濃度甲醛的殯儀館工作環境相比。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把流行病學的致癌研究結果直接套用到具體個案上本身就很難得出明確結論,而每個癌症個案背後的患者攜帶的複雜遺傳背景、生活環境史,更是讓確認個案里的病因難上加難。
也正因此,很多科普文章雖然提了甲醛是致癌因素,但在這個具體病例里又表示了未必是由於甲醛導致疾病。
遠離致癌因素
既然致癌性的研究在實際應用中有那麼多局限,那我們該怎麼看待這些研究以及它們的應用呢?
首先,我們需要看到,這些研究雖然對癌症個案的原因解釋用處有限,但對公共健康層面上的癌症防治依然十分重要。
兩個日常生活中最危險的致癌因素——煙與酒就是很好的例子。抽煙與肺癌的關係就是通過多年的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確證的。轉化到應用中,當西方國家堅持推廣戒煙後,肺癌發病率也隨之下降。
圖片來源:Unsplash
誠然,不抽煙的人也有可能得肺癌,而即便一個煙民得了肺癌,煙草公司依然可以說這個人的癌症未必是吸煙造成。
但我們回到公共健康的層面,如果我們可以在全社會戒煙、禁煙,肺癌病例總數可以減少很多,挽救眾多生命的同時也會節約大量寶貴的醫療資源。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到酒精攝入中。
現在,大樣本的流行病學研究可以明確證明:無論何種量、何種酒都沒有明顯的健康益處,反而喝酒越少癌症風險越低。
尊重並使用這類研究結果,我們可以制定良好的公共健康政策,在社會中盡量剔除明顯的致癌因素,降低整體的癌症發病率,讓我們每個人離癌症的距離都稍微遠一點。
其次,了解致癌因素研究的過程與局限性,也能讓人們更理性地看待致癌風險,少一些「庸人自擾」。
比如前段時間報道的咖啡含有致癌物。其實是由於咖啡的加工過程(薯片以及很多油炸食品也一樣),最終不可避免會含有一種叫丙烯酰胺的物質。
在動物實驗中,大量攝入這個物質是有致癌性的。但問題是丙烯酰胺是食品加工的伴生品,人體接觸量都很低,沒有明確的人體致癌證據。
如果任何含有可能致癌物質的東西都需要標識有致癌風險,那麼咖啡也只能打上一個可能致癌的標籤。
又比如傳得很紅的「紅肉致癌」,主要證據是基於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加工肉類攝入多的人群部分消化道癌症發病率比普通人群高。
這也有很多局限,網上很多人籠統說成紅肉致癌,實際上主要是經過深加工的肉類食品,比如從健康角度看近乎毒藥的培根。
圖片來源:Unsplash
深加工肉類往往不可避免地含有潛在致癌物亞硝酸鹽。但更直接的危害在於這些都屬於高鈉鹽、高熱量食品,長期大量食用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等風險,而肥胖其實是很重要的癌症風險因素。
大量食用這些食品又往往和相對少的蔬菜水果攝入連在一起。有這麼多複雜的因素互相關聯,紅肉本身的致癌作用有多大?到底是紅肉本身危險還是與紅肉「伴生」的因子危險呢?
與其為多吃一口肉的致癌風險糾結,為何不戒煙戒酒,選擇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來真正降低癌症風險呢?
參考資料:
1.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substances/formaldehyde/formaldehyde-fact-sheet
2. Formaldehyde Carcinogenicity Research: 30 Years and Counting for Mode of Action, Epidemiology, and Cancer Risk Assessment. Toxicol Pathol. 2013 Feb; 41(2): 181–189.
3. https://www.livescience.com/62858-alcohol-cancer-risk.html
4. https://www.drugwatch.com/news/2018/08/27/judge-affirms-4-69b-verdict-in-baby-powder-cancer-lawsuit/
5.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bayer-glyphosate-lawsuits/bayers-monsanto-asks-u-s-court-to-toss-289-million-glyphosate-verdict-idUSKCN1LZ0H7
6. https://www.cbsnews.com/news/coffee-cancer-warning-science-acrylamide-risk/
7. 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link-red-meat-cancer-need-know/
8.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obesity/obesity-fact-sheet
文章來源:病理柳葉刀
近日,美國癌症協會在腫瘤學頂級期刊上發佈了癌症一級預防計劃。
主要癌症預防干預措施,大概可以歸類為9個方面:
控煙
限酒
控制肥胖
健康飲食
運動
預防病原體感染
防晒
減少不必要醫用放射
減少室內材料污染
其中,預防病原體感染、防晒、減少醫用放射、減少室內材料污染 4個方面往往被不少人忽略掉!
結合我們自己的情況,一起來看看這些防癌建議:
1. 遠離11種病原體
目前,共11種病原體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認定有致癌性,包括:
▼1種細菌:幽門螺旋桿菌;
▼7種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HPV)、EB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等。
▼3種寄生蟲:泰國肝吸蟲、華支睾吸蟲(肝吸蟲)、埃及血吸蟲。
對於一般生活中常見的感染,我們建議:
▍① 宮頸癌——HPV人體乳頭狀瘤病毒
途徑:性傳播途徑、密切接觸、間接接觸(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醫源性感染、母嬰傳播。
預防:接種HPV疫苗、注意個人衛生、注意性生活衛生。有過性行為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篩查。
提醒:感染HPV早期無明顯癥狀,引起宮頸病變後,可能出現性生活接觸性出血、白帶增多有異味、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等,要及時就醫。
▍② 胃癌——幽門螺旋桿菌
途徑:口腔唾液、糞便經手、食物接觸口
預防:餐前要洗手,盡量不要喂送食物,尤其不要口口餵養幼兒。可以分餐制或公筷,且餐具經常消毒。
提醒:如果出現口臭、泛酸、胃痛等癥狀的患者,應做胃鏡和hp感染篩查。
▍③ 肝癌——乙肝和丙肝病毒、肝吸蟲
途徑: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生吃淡水魚蝦等
預防:接種乙肝丙肝疫苗;在獻血或輸血時去正規醫療機構;做好婚檢孕檢;少吃生的淡水魚蝦。
提醒:慢性乙肝、丙肝患者可能出現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切不可輕視。
▍④ 鼻咽癌——EB病毒
途徑:唾液傳播
預防:接種EB疫苗,注意避免口對口傳播和噴嚏飛沫傳播。
2. 防晒,減少皮膚癌風險
防晒是被不少人忽略的!然而,太陽紫外線輻射可導致皮膚黑色素瘤、鱗狀細胞癌和基底細胞癌。比如Meta分析顯示,10次晒黑設備暴露就可導致皮膚黑色素瘤風險增加34%。
曬太陽是補充維生素D的好方式,但我們拒絕暴晒!
建議:
▍① 避免正午太陽直射;
▍② 適當使用防晒霜;
▍③ 戴寬沿遮陽帽和太陽鏡;
▍④ 穿防晒衣;
3. 減少不必要醫用放射
IARC認為,所有的電離輻射都有致癌性。2006年數據顯示,48%的電離輻射來自於醫療設備(如CT),包括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暴露。
醫用電離輻射與多種癌症相關,CT風險最大。一名40歲的男士和女士接受單次CT冠脈造影后,其終生患癌風險大約分別為1/600和1/270,但頭部CT的風險要小得多(分別為1/11080和1/8100)。
不過,老年人接受這些檢查時風險偏低。
4. 減少室內建築材料放射
氡污染、甲醛污染、苯污染等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其中,氡污染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僅次於煙草的第二大致肺癌物質。據美國國家研究委會估計,美國3%-4%的肺癌死亡可通過減少室內氡暴露來預防。
▍① 氡:一種有放射性的氣體,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建築材料是室內氡的最主要來源,如礦渣磚和裝修使用的天然石材以及瓷磚和潔具等陶瓷產品。
▍② 甲醛:主要來源於裝飾裝修和傢具所使用的人造板,如複合地板、大芯板、密度板以及裝修使用的白乳膠和布藝製品等。
▍③ 苯:主要來自溶劑型木器漆、油漆、溶劑型膠合劑和清潔劑等。
建議:
裝修新家入住前,建議請專業檢測機構進行一次室內環境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決定能不能入住,如果污染不是很嚴重,最好通風6個月左右再入住。家中多通風,可以降低室內氡、甲醛等濃度。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居住室內氡濃度應<2.7pCi/L。而美國環境保護機構建議,室內氡濃度≥4.0 pCi/L就超標。
5. 戒煙是防癌頭等大事!
控煙是防癌的「頭等大事」!1991年以來,美國癌症死亡率降低了26%,其中一半以上歸因於吸煙率的下降。
建議:
▍① 戒煙對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有益。
▍② 吸煙導致人均壽命縮短十年以上。
▍③ 如果40歲以前戒煙,可以奪回9年壽命。
6. 限酒,任何飲酒都有害
1987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首次將酒精歸為致癌物。過量飲酒可造成身體多方面不良影響,至少與7種癌症有關(英國科學月刊《成癮》)。
1、口咽癌
2、喉 癌
3、食道癌
4、肝 癌
5、結腸癌
6、直腸癌
7、乳腺癌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每日飲酒量女性不能超過1份,男性不能超過2份。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男性一天飲用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否則即為飲酒過量。
25克酒精量是什麼概念?大概換算下,記住:
▍白酒:每次不要超過1兩
▍啤酒:每次不要超過一瓶
▍紅酒:每次限制在一紅酒杯左右
證據表明,即便少量飲酒也會增加某些癌症發生風險,包括乳腺癌。因此,為了預防癌症,不建議飲酒。
7.…
文章来自生物谷Bioon.com
當癌症發生時,身體激活T細胞旨在清除癌細胞。腫瘤形成一種抑制T細胞功能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腫瘤浸潤T細胞將PD-1蛋白運送至它的細胞表面上。它在活性上發生下降,隨後遭受功能衰竭。
免疫系統能夠破壞癌細胞,但有時,癌細胞能夠適應和發生突變,從而有效地免受免疫系統破壞。經進化後阻止免疫系統破壞的機制之一是功能性沉默效應T細胞,即T細胞功能衰竭(T cell exhaustion),這一過程主要是由PD-1、TIM-3和LAG-3等免疫檢查點分子介導的。
諸如抗PD-1單抗和抗CTLA-4單抗之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取得的近期突破和令人鼓舞的臨床結果表明通過免疫激活控制癌症具有巨大的潛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幾種類型的癌症中展示出顯著的臨床益處,從而導致它們在臨床實踐中獲得廣泛應用。
抗PD-1單抗是這類藥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藥物。然而,理解癌症中T細胞功能衰竭的生物學機制和臨床意義一直充滿挑戰。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和蔚山大學的研究人員報道了肝細胞癌(HCC)中的T細胞功能衰竭的異質性及其在潛在的臨床意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12月的Gastroenter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ssociation Between Expression Level of PD1 by Tumor-Infiltrating CD8+ T Cells and Featur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論文通信作者為韓國科學技術院的Su-Hyung Park博士和韓國蔚山大學醫學院的Shin Hwang博士。
這些研究人員揭示出在肝細胞癌中,異質性的T細胞功能衰竭狀態是由CD8+ T細胞的PD-1表達水平差異決定的。他們發現相比於那些PD-1低表達的腫瘤浸潤CD8+ T細胞(PD1-low CD8+ TIL),來自肝細胞癌患者的PD-1高表達的腫瘤浸潤CD8+ T細胞(PD1-high CD8+ TIL)在功能上受損,並且表達其他的免疫檢查點受體,比如TIM-3和/或LAG3。
再者,基於這些結果,這些研究人員根據PD1-high CD8+ TIL的存在與否確定了兩個不同的肝細胞癌患者亞組。他們發現具有PD1-high CD8+ TIL的肝細胞癌患者與更具侵襲性的生物腫瘤特徵和生物標誌物相關,從而可預測這些患者對抗PD-1治療作出的反應。此外,他們證實僅具有PD1-high CD8+ TIL的肝細胞癌患者具有表達多種免疫檢查點受體的腫瘤浸潤CD8+ T細胞,這些受體可通過聯合使用多種免疫檢查點阻斷進一步加以重新激活。
Park說,「這項研究鑒定的對肝細胞癌患者的新分類可用作一種預測當前的癌症免疫治療(抗PD-1治療)反應的生物標誌物。」他還表示,他們將繼續開展針對各種類型癌症中的T細胞功能衰竭和激活的研究,這可能讓人們更好地了解T細胞對癌症的反應,從而為未來的癌症免疫治療提供證據,以實現延長癌症患者存活的最終目標。
參考資料:
Hyung-Don Kim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Expression Level…
本文為奇點原創文章(公眾號:geekheal_com)
眼瞅着聖誕假期、元旦假期、新年假期已經提上日程,大家朋友都約好了嗎?飯局都定好了嗎?
大魚大肉之後,養生一族大多會選擇吃幾頓「清淡」的食物,給身體一點時間把積累的脂肪代謝掉。
但是!積累在肝臟的脂肪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代謝掉的!它們很有可能,來了就不走了!
近期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上的一項研究證明,短期高脂/高糖飲食累積在肝臟的脂肪,即使在恢復健康飲食之後可以減少一部分脂肪堆積,但是仍然有一部分「釘子戶」藏在肝細胞中,而且,一般的檢測方法並不能發現它們![1]
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和康奈爾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能夠發現這一令人驚詫的現象,還要得益於他們開發的一種無創檢測細胞內溶酶體脂質堆積的新方法。這種由單鏈DNA和單壁碳納米管組成的光學感應器,可以跟據脂質積累量不同而發出不同的波長的光,更加快速、定量並且無創地檢測肝臟內的脂質累積量。
化学报告物质和不同脂质结合
高脂飲食會增加肝臟負擔,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等疾病風險升高,這個大家肯定都知道。
溶酶體負責處理細胞中的廢棄物,大家肯定也知道。
由高脂飲食堆積在肝細胞中的脂質,有一部分也堆積在了溶酶體中。而一旦「垃圾處理站」出了問題,後果可真有點不堪設想[2]。但是,現在卻缺少一種能夠特異性測量某種細胞器中脂質含量的方法[3],讓研究人員很是頭疼。
给小鼠静脉注射化学报告物质24小时之后,就是这样获得不同波长的光谱数据的
在這次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結合之前的研究,成功開發了一種可以無創檢測細胞溶酶體內脂質積累狀況的光學感應器,是頭髮直徑的千分之一,經過固定波長光照射後,可以根據脂質的積累量改變感應光的波長,脂質積累得越多,波長越短,並且,不會對其他細胞器的完整性和細胞活力產生不利影響。[4]
體外細胞實驗的成功讓研究團隊十分興奮,馬上抓了小鼠來試了試——在尾巴尖上靜脈注射了感應器。很快,感應器就被巨噬細胞發現,扔進了負責「消毒」的肝臟和脾臟。接下來的6個小時,納米顆粒順利地跟着肝臟的血管系統到達了溶酶體。
在溶酶體沉積脂質的小鼠疾病模型中,研究人員利用感應器的光學信號分析得到累積的脂質水平,和組織病理學分析得到的結果一致。充分說明了這是個靠譜的脂質測量感應器。
静脉注射24小时后,化学报告物质集中在小鼠肝部
接下來,研究人員只是想試試這個新的測量方法順不順手,測一下多長時間的高脂/高糖飲食會引起肝細胞溶酶體的脂質堆積,卻沒想到有點驚人的意外發現。
不健康的飲食方式持續一個月,參與實驗的小鼠就會變成一隻患有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小病鼠。在最新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在第2周結束時停止了小鼠的高脂/高糖飲食,這個時候的小鼠雖然還沒有明顯的疾病癥狀,但是肝細胞溶酶體的脂質已經積累到了一個非常「可觀」的地步。並且隨着不健康飲食時間的延長,感應器的波長逐漸縮短,這就意味着,溶酶體中積累的脂質在不斷增多。
随着高脂/高糖饮食延长,波长逐渐降低,并且在恢复正常饮食之后,肝细胞溶酶体依然有脂质残留
(接下來請坐穩扶好,準備顛覆認知)
研究人員改變了小鼠的飲食模式,把高脂/高糖都換成了正常的飲食,試圖挽回小鼠岌岌可危的肝臟。改變飲食方式兩周之內,組織病理學分析顯示,受試小鼠的脂肪變性和炎症變化已經實現了完全的逆轉,看上去小鼠已經擺脫了不健康飲食的陰影、在健康的道路上肆意奔跑了~
但是!!!!
使用新的感應器檢測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小鼠,根本!沒有!恢復!健康!
即使小鼠恢復正常飲食6周之後,存留在溶酶體的脂質依然好好地呆在那裡,雖然相比高脂飲食時期已經少了很多,但是還遠到不了健康的程度,感應器的波長與對照組的健康小鼠相比依然具有顯著差異,說明高脂/高糖飲食對肝細胞的損傷很有可能是十分長久的,並且這種損傷並不能通過傳統的組織病理學分析檢測到。
試想一下,一時口腹之慾之後,一大團的脂質就長長久久地在你的肝細胞里「買了房」,再怎麼吃蔬菜、做運動都沒有辦法撼動它。。。。
奇點糕不禁抱着自己的奶茶瑟瑟發抖,並感謝科學家發明這麼優秀的化學報告物質。
這種無創檢測體內脂質積聚的方法,可以說是開創了測量特定細胞器脂質含量的先河。抗生素、抗抑鬱葯和抗心律失常等許多藥物會造成磷脂和膽固醇在細胞溶酶體腔內積聚(DIPL),是阻礙藥物開發的一個主要問題[5],感應器的發明可以直接應用於DIPL的評估,為製藥公司簡化藥物的開發過程。
至於這項新方法對體內脂質積累引起的相關疾病研究的貢獻,我們已經可以在上方的重磅發現中窺得一斑了。
不管怎麼說,脂質會強行留在肝細胞溶酶體中這件事真是太嚇人了!奇點糕希望科學家們可以早日除去這些「頑固脂質」,讓我們能無憂無慮轟趴、開開心心吃肉!
參考文獻:
[1] Galassi T V, Jena P V, Shah J, et al. An optical nanoreporter of endolysosomal lipid accumulation reveals enduring effects of diet on hepatic macrophages in vivo[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8, 10(461).DOI:10.1126/scitranslmed.aar2680
[2] Nixon R A. The role of autophagy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