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美中抗癌協會(USCACA)和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AFCR)2019優秀學者獎

美中抗癌協會攜手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誠邀您參與2019優秀學者獎的提名。 基於學者們在轉化型或臨床癌症研究上的傑出貢獻,該獎項將頒發給2-3名中國青年研究人員。 候選人是所有先前在美國留学,近兩年才回國,且目前在中國從事轉化型或臨床癌症研究的中國研究人員。獎項的評選標準將基於候選人的傑出成就,在美留学期間及回國之後的兩段經歷均可納入考量範圍。最終的獲獎者將被授予一座榮譽獎盃及1000美元獎金。 2019優秀學者獎將在2019年11月28日-30日中國廣州舉行的第八屆廣州國際腫瘤學會議(the 8th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Oncology)期間予以公布。 是否是美中抗癌协会會員與提名資格之間並無必要聯繫。提名名單需通過郵件附件形式發送給美中抗癌協會主席魏慶義博士(weiqingyi@gmail.com 和 ynyinternational@yahoo.com)。截止日期為美國東部時間2019年10月31日午夜12點。 所需材料如下:  提交一份推薦信給評審委員會,簡要介紹候選人的成就(一頁) 候選人簡歷,需列出候選人發表過的論文 候選人的研究計畫(一頁) 擔保信:一份來自美國的導師,另一份由目前在華工作的主管/教授/院長撰寫 請將上述材料整合為一個文件再進行上傳 申請截止日期:2019年10月31日 要了解更多信息並加入USCACA,請訪問:https://www.uscaca.org

Read More

九月:甲狀腺癌覺醒月

近年來,由於癌症研究的創新和公眾意識的覺醒,大多數癌症的發病率正在逐漸下降。不幸的是,甲狀腺癌並未遵循同一趨勢。事實上,過去十年中,甲狀腺癌發病率平均每年提高約4%。甲狀腺癌確診病例之所以大幅增加,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影像篩查技術比以前更為成熟;然而也有推測認為是其他原因導致了這種變化,譬如輻射增加和飲食結構變化誘發了更多病例。因此,有必要提高公眾對甲狀腺癌的認識,包括可能的風險因素和預防途徑。 甲狀腺癌極其危險,獨具特質,人們尚未完全了解這種疾病。據估計,2018年全球將有近57萬人被確診患有甲狀腺癌,超過4萬人可能死於這種疾病。女性患甲狀腺癌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三倍,但男性患者更容易在患病後去世。甲狀腺癌是20至34歲女性中最高發的癌症。我們仍需更多信息來解讀以上統計數據,但很明顯,年輕女性亟需意識到她們罹患這種疾病的風險。 誘發甲狀腺癌的風險因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碘。碘是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必需品,而缺碘似乎確實會增加患甲狀腺癌的風險;另一方面,碘的過量攝入已被證實會對甲狀腺功能產生負面影響,同時會引發癌症:因此,找到碘攝入量的適當平衡點很重要。第二個主要風險因素是輻射,核輻射汙染和癌症患者接受的放射治療與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密切關聯。此外,乳腺癌和結腸癌都會提高患甲狀腺癌的風險。具有甲狀腺癌家族史是另一個風險因素。 罹患甲狀腺癌會產生許多徵兆,例如頸部下方腫脹或形成腫塊;頸部感到疼痛,有時疼痛部位上移到耳朵;呼吸困難或吞咽困難;以及由於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持續咳嗽。如果發現任何這些症狀,請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頸部檢查或其他篩查,早期篩查至關重要。無論是否出現上述症狀,在進行常規體檢時,務必要求專業醫療人員為您進行頸部檢查,以便檢測到可能存在的甲狀腺結節。 治療甲狀腺癌,目前有許多基於免疫療法的治療方法富有前景。這要感謝最新的癌症研究揭露了該疾病的遺傳學基礎,許多研究專家都對甲狀腺癌治療在不久的將來取得重大突破懷有希望。為甲狀腺癌研究註入更多資金,將會有助於改善甲狀腺癌的治療,提升治癒的可能。 參考文獻: https://www.cancer.net/cancer-types/thyroid-cancer/risk-factors https://www.cancer.net/cancer-types/thyroid-cancer/statistics https://www.cancer.org/cancer/thyroid-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signs-symptoms.html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192807/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362912 https://www.news-medical.net/news/20180427/Researchers-recommend-anti-cancer-immunotherapies-for-treatment-of-thyroid-cancer.aspx https://www.thyca.org/how-to-help/awareness/  Cancer AwarenessImmunotherapyThyroid Cancer

Read More

不倦的追求

鄺靄慧博士是香港遺傳性乳癌家庭資料庫創辦人兼主席、香港外科醫學院婦女外科分會創辦人及首任主席、香港首位女外科臨床副教授 、東華醫院乳腺外科主任。 自2018年以來,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有限公司(AFCR)一直為鄺博士的研究提供資助。這位受人尊敬的港大外科教授堅持不懈追求更好的乳癌治療技術,正如她自己所言,她不能、也不會放棄。 僅在香港,每21位女性中就有1位患有乳癌,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增加。和大多數國家一樣,乳癌是中國內地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事實上,在全球範圍內,中國女性占所有新確診乳癌病例的12.2%,占所有乳癌死亡病例的9.6%。 鄺博士表示:「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的癌症發病率整體都在上升,這是肯定的。與西方相比,乳癌等癌症在亞洲地區的發病年齡更小。其實,乳癌是中國內地和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佔中國女性新發癌症的15%。」 秉承竭力支持開展亞洲高發癌症優質研究的承諾,AFCR為鄺博士的項目提供了資助,致力於研究亞洲地區特定的腫瘤遺傳風險。鄺博士已在香港進行了首批最大規模的BRCA1/2基因突變分析。研究團隊發現,9.5%的研究對象是BRCA突變家族遺傳的起始點,亦稱為「零號患者」。 在西方國家,5%-15%的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綜合征(HBOC)是由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的遺傳性突變導致的。據了解,到攜帶者70歲時,這些基因突變將使她們患上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分別增加50%-87%和10%-40%。此外,還有其它已知的基因突變導致了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綜合征的患病傾向。 為了評估遺傳性乳癌-卵巢癌綜合征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患病率及患病風險,鄺博士的團隊將比對收集自香港地區和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有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患者的血液樣本。 鄺博士說:「基因檢測將成為癌症研究的常態,但並非用於評估或預測風險,而是用於靶向治療和個性化治療,這一領域的研究將擴展至乳癌。更先進的技術型研究將包含創傷更小的侵入性治療,偏美觀型乳房手術和更有針對性的手術治療。」 鄺博士預測,基因檢測在將來對癌症治療的影響將比現在更大。截至2019年4月,她創立的香港遺傳性乳癌家庭資料庫已經資助3000多個家庭進行了基因檢測。 鄺博士表示:「癌症的發病率很可能會上升,而且上升趨勢會同時出現在城鄉地區,發病年齡會越來越小。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環境和遺傳因素之間的關係以及了解患病的風險。因此,我們在風險評估方面的工作極其重要。」 這方面的工作的確舉足輕重,有望大大改善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未來乳癌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而AFCR也以能夠支持此項工作為榮。

Read More

構建合作的橋樑

2019年6月10日至11日,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AFCR)派代表出席了在廣州舉行的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CBA)第二十四屆年會。此次活動與第十二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聯合舉辦,與會者包括來自中國、美國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頂尖生物技術和製藥行業公司、機構與專業人士。 AFCR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巴素娟博士也出席了此次活動。巴博士曾任CBA主席,這一榮譽職位由CBA成員選舉產生,任期一年。除參加活動外,她還親自邀請了三位重量級嘉賓出席CBA大會,其中就包括開幕式主講嘉賓阿龍·切哈諾沃教授(Aaron Ciechanover)。切哈諾沃教授來自以色列理工學院,是2004年諾貝爾獎得主。 切哈諾沃教授和兩位合作夥伴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在癌症研究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細胞分裂和DNA修復等基本生物化學過程均受這一機制控制,若該機制出現異常,將導致宮頸癌和其他癌症。 另外兩位參加CBA大會的受邀嘉賓是拉朱·庫克拉帕教授(Raju Kucherlapati)和陳凌教授(Lynda Chin)。前者是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保羅·卡博特教授、美國科學院醫學院院士;後者是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腫瘤學教授、Apricity Health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美國科學院醫學院院士。 庫克拉帕教授還將擔任AFCR於今年夏末舉辦的首屆「BRACE獎」大賽的評委。

Read More

紀念親友

您知道嗎?通過向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捐款,您可以向正在與癌症抗爭、已戰勝病魔或患癌去世的親友表示敬意。他們可能是您的家人、朋友或同事,他們可能是癌症的倖存者,也可能已因癌症去世。無論如何,您的捐贈不僅是對他們的永久致敬,同時也為研發更好的藥物、診斷方法和疫苗提供了支持。 請致電(852)2156 9684或電郵至contact@afcr.org與本會聯絡,了解更多關於紀念親友的資料。如需立即捐款,只需點擊這裡並選擇相應選項即可。

Read More

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關於香港癌症策略的聲明

2019年7月26日星期五,香港政府宣布施行香港癌症策略,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隨之發表以下聲明: 亞洲癌症研究基金十分榮幸地支持新公布的“香港癌症策略”,並將致全力於其推行實施。我們將竭力減輕香港居民的癌症負擔,通過研究、合作和公眾教育積極抵禦癌症。 當全社會通力協作,我們必將能夠成功。 ###

Read More

肉瘤及病因

癌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 不同類型的腫瘤不僅生長位置不同,在發病機制和病因上也大不相同。甚至同一類型的癌症也存在分化。以肉瘤為例,它實際上是近100種來自骨骼或身體柔組織癌症的總稱。有些影響年輕人,有些影響老年人。現在來自瑞典的一項研究通過確定特定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首次將一些肉瘤的發病起點放在了焦點上。 「我們現在知道哪些值得關注的機制,」哥德堡大學薩爾格倫斯卡學院腫瘤生物學教授Pierre Åman說,他在《EMBO報告》上發表了一篇相關文章。 骨肉瘤在骨骼中發展; 脂肪肉瘤由脂肪形成; 橫紋肌肉瘤由肌肉形成; 尤文氏肉瘤在骨骼和軟組織中發展,而卡波西氏肉瘤實際上是艾滋病毒/艾滋病感染的同義詞。然而,相對其它癌症類型,肉瘤卻相對不常見。在美國,今年預計將有約12,750人被診斷患有軟組織肉瘤(STS),其中包括7,240名男性以及5,510名女性。 STS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約為65%; 如果早期發現癌症並且沒有擴散,那麼存活率可高達81%; 如果肉瘤擴散到身體的其它部位,5年生存率急劇下降到16%。然而,生存率會因肉瘤的種類、階段或發展程度而變化,這恰恰也證明了即使是同一種癌症也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亞組。 來自瑞典的研究發現有15或更多種不同形式的肉瘤是由FET蛋白家族的突變引起的,它們參與調節壽命和應激抗性,部分通過胰島素/ IGF信號傳導途徑起作用。新的結果表明,大多數腫瘤改變後的FET蛋白與另一種蛋白質複合物SWI / SNF結合,後者的功能是調節基因活性、細胞的成熟和生長。這種相互作用會導致SWI / SNF調節出錯,因而破壞細胞內的遺傳編程。由FET基因突變引起的這15種或更多種形式的腫瘤都有這樣的機制。這個發現為腫瘤學家提供了一個有可能實現的目標,即為某種類型的篩查技術掃清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FET家族已經成為科學研究的焦點:它們具有深遠的醫學意義,不僅因為它們基因的染色體重排促使了各種肉瘤產生,還因為FUS或TAF15(均為FET)的點突變可引起神經退行性疾​​病,如肌萎縮側索硬化和額顳葉癡呆。 正因為如此,「已經有大量的新候選藥物能影響這種蛋白質複合物,並且正在其他疾病上做檢測,」 Åman說。 「根據我們的發現,這種形式的肉瘤也能做新葯測試。」 7月是肉瘤宣傳月, Pierre Åman教授的研究將繼續揭示癌症的病因。儘管STS在早期發現是容易被治癒的,但它的症狀不明顯或無害,比如腫塊或腫脹,且只有當腫瘤壓迫神經時才會出現疼痛。如果腫塊持續存在、長大或位於肌肉深處,病人應當緊急求醫。 參考文獻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2019). Shedding Light on Sarcom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acrfoundation.org/Pages/sarcoma_awareness_month.aspx Cancer.net. (2019). Sarcomas of Specific Organs: Statistic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ncer.net/cancer-types/sarcomas-specific-organs/statistics Kubista, Margareta. (2019). Breakthrough in knowledge of how some…

Read More

全球適應性研究聯盟的創新臨床試驗平台開始評估腦癌的新療法

全球適應性研究聯盟(GCAR)於6月19日宣布,全球腦膠質瘤適應性臨床創新試驗體系(GBM AGILE)臨床試驗已開設其第一個試驗場所,即亨利福特癌症研究所(Henry Ford Cancer Institute),並已開始招募患者。 GBM AGILE是世界上第一個針對膠質母細胞瘤的全球適應性臨床試驗平台,並將最終在多個大陸开展試驗地點,为最致命的腦癌GBM患者进行对多種療法的評估。 亞洲癌症研究基金很自豪能成為GBM AGILE試驗的關鍵戰略合作夥伴。GBM AGILE試驗的主要戰略合作夥伴包括國家腦腫瘤學會(National Brain Tumor Society),美國癌症研究基金會(National Found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和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這三家非營利組織正在共同努力提供慈善支持,協助與患者和家屬溝通,並邀請所有其他人加入支持這種創新的腦腫瘤治療發展方法。 請點擊閱讀原文: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190619005230/en/Global-Coalition-Adaptive-Researchs-Innovative-Clinical-Trial

Read More

AFCR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致力於腦癌研究,獲得國際合作傑出貢獻獎

腦癌研究學者翁維鈞博士,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上周獲得了中國醫師協會(CMDA)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SNO)頒發的第三屆國際合作傑出貢獻獎。頒獎儀式在中國西安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腦膠質瘤學術大會暨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年會上舉行,由SNO主任委員江濤博士和總幹事李文斌博士宣布這一榮譽,頒發獎項的是AFCR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巴素娟博士。巴博士是該獎項的首位獲獎者。 翁博士在德州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任神經腫瘤學教授,是這一領域的佼佼者。他出生於香港,後移居美國,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明尼蘇達大學,並獲得了芝加哥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隨後在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康奈爾大學及斯隆凱特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歷任實習醫師、住院醫師等職位,完成了醫師培訓。1981年翁博士加入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其間於1999年至2015年擔任神經腫瘤科主任。 在3月15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上,SNO主委江博士贊賞了翁博士職業生涯中為抵禦膠質母細胞瘤(GBM)所作貢獻,GBM是最致命也最常見的腦癌形式。翁博士的貢獻包括合作發現了幹預膠質母細胞瘤發展的PTEN腫瘤抑制基因,大力推動靶向藥物的實踐應用以及監管審批,並且指導GBM AGILE從概念形成到開展實施——這是一項正在進行中、旨在徹底消除這一疾病威脅的適應性臨床試驗。 “翁博士的聰明智慧、經驗才幹和他的不懈努力,對於進一步了解GBM並終結這一疾病,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數十年如一日。”巴博士說,她本人正是贊助GBM AGILE的非營利性組織,全球適應性研究聯盟(GCAR)的一位董事成員;翁博士亦出任GCAR執行副總裁。“如翁博士這般的傑出同僚,得以榮獲SNO傑出貢獻獎的認可,令我不勝欣喜。” 巴博士和翁博士所作努力,有助於擴大GBM AGILE以及其他多國協作、高影響力腦癌研究項目的作用範圍,特別是有利於這些項目進入中國。他們二人分別於2017年和2019年獲得中國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頒發的獎項,強調了他們為促進跨國境合作的協調與貢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