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患腦癌的機會非常罕見,但它被列為第十大死因。
腦癌是兒童中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事實上,一個人在大腦或脊髓中發生癌性腫瘤的機率不到 1%。儘管患腦癌的機會非常罕見,但它被列為男性和女性的第十大死因。
風險因素、體徵和症狀
在大多數情況下,腦腫瘤的原因是未知的。與肺癌不同,很少有乾預措施或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幫助預防腦癌。然而,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可能增加一個人患腦癌風險的因素。與許多癌症一樣,老年人患這種癌症的風險高於年輕人。令人驚訝的是,這種癌症在兒童中也更常見。大約 5% 的腦腫瘤可能與遺傳性遺傳因素或病症有關,例如 Li-Fraumeni 綜合徵、神經纖維瘤病、痣樣基底細胞癌綜合徵、結節性硬化症、Turcot 綜合徵和 von Hippel-Lindau 病。
識別與腦癌相關的體徵和症狀是一項挑戰。在某些情況下,患有腦瘤的人可能根本沒有任何症狀。其他時候,他們會出現通常也由其他情況引起的症狀。腦腫瘤的症狀分為兩類:非特異性和特異性。非特異性症狀是由腫瘤對大腦或脊髓的壓力引起的。當大腦的特定部分因腫瘤而無法正常工作時,會引起特定症狀。
一般症狀可能包括:
頭痛
癲癇發作
性格或記憶改變
噁心或嘔吐
疲勞
睡意
睡眠問題
記憶問題
行走或進行日常活動的能力改變
具體症狀可能包括:
腫瘤附近有壓力或頭痛
失去平衡或精細運動技能困難
判斷力的改變,包括失去主動性、行動遲緩或肌肉無力
部分或完全喪失視力
言語、聽力、記憶或情緒狀態的變化
改變對觸摸或壓力的感知
無法向上看
哺乳期
吞嚥困難、面部無力、麻木或複視
治療方案
一旦醫療團隊認為存在癌性腫瘤,他們可能會下令進行一系列測試以確認他們的懷疑。一般來說,醫生通常會在進行活檢之前先進行 MRI 檢查。患者還可能接受額外的掃描或 X 光檢查、腰椎穿刺或脊椎穿刺,或額外的測試,以在開始治療前了解更多關於腫瘤的信息。大多數患者將接受手術切除腫瘤,然後進行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或其他靶向療法。
新診斷出患有膠質母細胞瘤(最常見的腦癌類型)的患者可能會被推薦使用交流電場治療。這種類型的治療使用一種非侵入性便攜式設備,該設備會干擾腫瘤細胞生長和擴散所需的細胞部分。雖然這種治療產生與化療相似的預期壽命,但它引起的副作用要少得多。…
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大多數週末和晚上都充滿了與親人的聚會和活動。隨着假期的臨近,聚會日程也多了起來。在這個與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光,切勿飲酒過度。
酒精會對所有消費者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而且有些人面臨的風險要高得多,尤其是在癌症方面的風險。
那麼誰處於危險之中,您如何確保在這個假期安全地慶祝呢?
什麼是與酒精有關的癌症?
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飲酒與多種癌症發展之間的有明確關係。這些癌症包括頭頸癌、食道癌、肝癌、乳癌和結直腸癌。
假設是風險增加是由多種因素產生的。其中一個因素與身體對酒精中乙醇代謝或分解成乙醛的能力有關。乙醛是一種有毒化學物質,會破壞DNA和蛋白質,增加患癌症的風險。同樣,飲酒時產生的活性氧也會損害體內的DNA和蛋白質以及脂質。
飲酒可能增加患癌症風險的另一種方式是削弱身體分解和吸收可能與癌症風險負相關的各種營養物質的能力,包括:
維生素A 維生素 B 複合物中的營養素,如葉酸 維生素C 維生素D 維生素E和 類胡蘿蔔素
最後,飲酒對乳癌的影響是一個特別關注的問題,因為酒精會增加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雌激素是一種與患乳癌風險有關的性激素。
誰有患酒精相關癌症的風險?
一個人患酒精相關癌症的風險受他們的基因影響,特別是那些編碼參與酒精代謝的酶的基因。
例如,身體代謝酒精的一種方式是通過一種稱為酒精脫氫酶 (ADH) 的酶的活性,該酶主要在肝臟中將乙醇轉化為致癌代謝物乙醛。最近的研究表明,乙醛的產生也發生在 口腔中, 並且可能受到口腔微生物組等因素的影響 。
對於東亞血統的人來說,攜帶 ADH 基因的一個版本很常見,這種基因會加速酒精轉化為有毒的乙醛。該基因的存在會增加這些人患胰腺癌的風險。
喝酒有什麼好處嗎?
您可能聽說過每天一杯 紅酒 對心臟有益,但圍繞這一說法存在很多相互矛盾的證據。雖然一些研究表明它對心臟有益,但大多數癌症專家確定,再多的酒精也無法預防癌症。
同樣,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飲酒可能與腎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風險降低有關。然而,飲酒對降低某些癌症風險的任何潛在好處可能會被飲酒的危害所抵消。
如何安全食用?
專家說,你喝的酒越多,患癌症的風險就越高。這並不一定意味着您不能享受喝酒帶來的節日氣氛,但減少酒精的強度和飲酒數量可能會非常有益。我們建議女性每天不應超過一杯,男性不應超過兩杯。
如果您是育齡女性,您可能認識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徵的人。15 至 44 歲的女性中有十分之一受到了這種疾病的影響,進而增加了她們日後罹患癌症的風險。
什麼是多囊卵巢綜合徵? 多囊卵巢綜合徵 是一種由生殖激素失衡引起常見的健康問題。荷爾蒙不平衡會給卵巢帶來問題,阻止它們在排卵期間正常發育卵子或釋放卵子。當不發生排卵時,卵巢會形成許多小囊腫。這些囊腫會產生雄激素,導致女性月經週期出現更多問題。大多數女性在20多歲和30多歲時因為很難懷孕發現自己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徵。
多囊卵巢綜合徵的症狀是什麼?
多囊卵巢綜合徵的症狀可能包括:
錯過經期、不規律經期或非常淡的經期
卵巢大或有許多囊腫
過多的體毛,包括胸部、腹部和背部
體重增加,尤其是腹部周圍
痤瘡或油性皮膚
雄性型禿髮或頭髮稀疏
不孕症
頸部或腋窩上有小塊多餘的皮膚
頸後、腋窩和乳房下方出現深色或厚皮斑塊
多囊卵巢綜合徵如何治療?
雖然治療選擇因人而異,但主要區別在於患者是否試圖懷孕。如果他們正在嘗試生育,醫療團隊可能會建議改變飲食和活動或藥物以引起排卵。
飲食和活動的改變可能會導致體重減輕,這通常可以減輕症狀。它還可以幫助身體更有效地使用胰島素,降低血糖水平,甚至可能有助於排卵。
那些不打算懷孕的人也可以通過改變飲食和鍛煉來治療。其他可以緩解症狀的選擇包括幫助控制月經週期和降低雄激素水平的避孕藥、降低 多囊卵巢綜合徵 患者胰島素抵抗的糖尿病藥物,或治療頭髮生長或痤瘡等其他特定症狀的藥物。
多囊卵巢綜合徵和癌症之間有什麼聯繫?
激素水平与癌症風險有着密切关系。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徵和其他會增加雌激素水平的因素(如肥胖、糖尿病或服用某些藥物)的女性比沒有這些因素的女性更容易患子宮內膜癌。這些女性患子宮癌、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也可能更高。值得慶幸的是,雖然無法預防多囊卵巢綜合徵,但可以降低患多囊卵巢綜合徵相關癌症的風險。
1.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徵
對於患有 多囊卵巢綜合徵 或認為自己可能患有 多囊卵巢綜合徵 的人,必須盡快與醫生討論。如果不及時治療,激素水平將保持異常,影響全身並增加癌症風險。
2.達到並保持健康的體重
患有 多囊卵巢綜合徵 的女性通常肥胖或超重。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已知危險因素,因為它還會增加雌激素水平。定期鍛煉和堅持健康飲食可以幫助女性減掉多餘的體重,並將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降至最低,即使是多囊卵巢綜合徵也是如此。
3.限制脂肪的攝入量
減少飲食中的脂肪含量可以降低子宮內膜癌的風險。研究人員發現,脂肪會影響雌激素的代謝和身體使用的方式,從而增加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4. 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和盆腔檢查
留意癌症的早期跡象至關重要。定期與婦科醫生進行盆腔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子宮內膜癌並根據需要開始治療。
…
乳癌 目前是中國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其診斷的平均年齡為 45-55 歲,比西方女性足足提早了10年。因此,中國女性增加對乳癌的認知對於更好地預防和早期診斷乳癌顯得愈發重要。
下列因素可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
月經早潮 (12歲以前)或絕經較晚 (55歲以後)
沒有生育或生育較晚(30歲以後)*
家族病史 —— 有父母或兄弟姐妹得患乳癌的女性,其本人患乳癌的風險比沒有同類家族史的女性高出一倍。值得指出的是,大多數患者(85%)都沒有乳癌家族史。
使用避孕藥* —— 這一風險在停藥之後或會逐漸恢復到正常範圍
不哺乳* —— 研究表明堅持母乳喂養1年半至2年的女性得患乳癌的風險略低。
個人病史 —— 乳癌倖存者、曾有過某些良性乳房腫瘤、或者接受過胸腔放射線治療的女性有較高風險得患新的乳癌(不同於乳癌復發)
飲酒 —— 每天飲酒量控制在一杯的女性患癌風險會略微增加,而每天飲酒2-5杯的女性其患癌風險則比不喝酒的女性高出一倍以上。
更年期後採用激素替代療法 —— 尤其是雌激素/孕激素的組合療法
懷孕期間接觸己烯雌酚 —— 不僅會影響接觸人本身,還會影響到母親體內的女性胎兒
肥胖 —— 絕經後,脂肪細胞會產生最多的雌激素。此外,胰島素水平持續偏高也與乳癌有關。
…
骨癌有兩種主要類型:1)原發性骨癌,起源於骨組織,可以是癌性(惡性)或非癌性(良性);2) 骨組織的轉移性腫瘤(起源於身體其他部位,然後轉移或擴散到骨骼)。原發性骨癌较為罕見,容易被患者乃至非專業醫生忽視,導緻此類疾病常常被延誤診斷,到确診時往往已是晚期,無奈之下隻能截肢甚至生命難保。
原發性骨癌的類型和存活率
原發性骨癌是由最初引起癌症的骨內細胞定義和分類的。 最常見的類型是骨肉瘤、軟骨肉瘤、尤文肉瘤和脊索瘤。
骨肉瘤 由類骨質組織(未成熟骨組織)中稱為成骨細胞的骨形成細胞發展而來。在兒童中,它通常在肩部或膝蓋附近形成。但在成年人中,可以在任何骨骼中形成,並且在非白人族群中更為常見。
軟骨肉瘤 起源於軟骨組織,通常是骨盆、大腿或肩部的軟骨組織。它最常見於 40 歲以上的成年人。
尤文肉瘤 是一種骨和軟組織癌症。它常見於 19 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雖然它可以在任何骨骼中形成,但最常見於骨盆、腿部和肋骨。
脊索瘤 是一種在脊柱中形成的非常罕見的癌症。
骨癌的存活率因類型而異。對於 骨肉瘤,局部病例的存活率為 74%。而遠處病例(廣泛轉移)的發生率為 27%。對於 尤文腫瘤,局部病例的存活率為 81%,而遠處病例的存活率為 38%。 軟骨肉瘤 局部存活率為91%,最高,遠處存活率為22%。 脊索瘤 的局部存活率為 87%,遠處存活率最高,為 55%。
骨癌症狀
骨癌的症狀 也各不相同。大多數患者經歷的最常見症狀是受影響骨骼的疼痛。起初,疼痛通常是間歇性的,但隨著癌症的進展變得更加持續。其他症狀可能包括癌症區域腫脹、癌症附近的腫塊以及由於骨骼變弱引起的骨折。全身症狀包括體重減輕和疲勞。
風險因素
一些 常見的風險因素包括:
遺傳學 ——一些骨癌,尤其是骨肉瘤和脊索瘤,是遺傳性的或由突變引起的。
輻射 ——將骨骼暴露在電離輻射下會增加患骨癌的風險。
多發性外生骨瘤 - 一種導致人體骨骼腫塊的綜合徵,可能是某些軟骨肉瘤的原因。
Enchondromas -良性軟骨瘤,都與軟骨肉瘤的風險增加。
結節性硬化症 ——一種由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與兒童早期脊索瘤有關。
佩吉特病…
眾所周知,吸煙会提高患肺癌的风险,但您是否知道近一半的膀胱癌診斷与吸烟有关?
首先,膀胱癌是什麼?
膀胱由盆底肌肉支持和保持在適當的位置,其功能是儲存和排出尿液。當構成膀胱的細胞開始失控生長時,就會發生膀胱癌。與大多數癌症一樣,膀胱癌如果繼續發展,可能會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儘管有五種類型的膀胱癌,但其中一種比其他類型更為常見:尿路上皮癌。這種癌症始於排列在膀胱內部的尿路上皮細胞。其他類型中的每一種僅佔所有膀胱癌診斷的 1% 或更少。
誰会得到膀胱癌?
雖然任何人都可能患膀胱癌,但男性被診斷出的可能性是女性的四倍。大多數膀胱癌患者年齡在 55 歲以上,平均年齡為 73 歲。
像許多其他類型的癌症一樣,某些行為會使人患上這種疾病的風險更高。煙草使用是一個主要的風險因素,所有診斷中有 47% 與吸煙有關。接觸某些化學品也可能增加一個人的風險。這些化學品包括用於紡織、橡膠、皮革、染料、油漆和印刷行業的化學品以及稱為芳香胺的化學品。
一個人的病史也會影響他們患膀胱癌的可能性。患有膀胱結石和感染等慢性膀胱問題的人,或接受過環磷酰胺化療的人患上這種疾病的風險更高。此外,那些已經患有膀胱癌或患有林奇綜合症(和其他遺傳綜合症)的人的風險也會增加。
膀胱癌症狀
幾乎所有膀胱癌的跡像都與泌尿道有關。膀胱癌最顯著的跡像是尿液中的血液(或血塊)和排尿時的疼痛或燒灼感。其他膀胱癌症狀包括:尿頻、整夜感覺需要排尿多次、感覺需要排尿但無法排尿,以及身體一側的腰痛。
雖然這些是膀胱癌的明顯跡象,但它們經常被忽視。如果您遇到任何這些膀胱癌症狀或排尿的其他變化,請務必諮詢醫生。
如何診斷膀胱癌?
醫療專業人員可以使用三個主要測試來診斷膀胱癌:尿常規化驗,膀胱鏡活檢。如果醫生在尿液中發現任何數量的血液,他們可能會使用尿液檢測來檢測尿液中的腫瘤細胞。醫療團隊經常使用膀胱鏡檢查來確認診斷,這使醫生可以使用細的、發光的、靈活的管子看到身體內部。如果在膀胱鏡檢查期間發現異常組織,該團隊可能會進行活檢。活檢是取出少量組織在顯微鏡下進行檢查。該測試允許醫療團隊確認細胞是否具有癌變以及它是哪種類型的癌症。
你如何對待它?
膀胱癌可以通過藥物或手術治療。藥物包括化學療法、免疫療法和靶向療法。
膀胱癌常用的化療有兩種類型:膀胱內化療和全身化療。全身化療是指一種針對“全身”癌症的藥物。膀胱內化療的一種局部化療,通過導管輸送到膀胱。
隨着各種節食潮流、須知與禁忌、名人心得和廚房黑科技層出不窮,健康地生活可能充滿挑戰,甚至看起來有點棘手。但事實上,保持健康並不像人們所認為的那樣困難或受限。過度限制的飲食讓許多人覺得健康飲食「太難」或不值得。這個觀點特別危險,因為飲食與癌症直接相關。除了戒煙外,健康飲食是降低患癌症風險最有效的方法。但什麼才是健康飲食呢?
如何通過健康飲食預防癌症?
研究表明,簡單的生活方式改變如遵循健康的飲食習慣可以預防30%-50%的癌症。健康的飲食可以提供抗癌的營養物質,也能降低過度肥胖的可能性,而肥胖會大大增加患癌風險。
肥胖者通常患有慢性輕微炎症,這可能造成DNA損傷,從而導致癌症。此外,脂肪組織會產生過量的雌激素和其他會刺激或抑制細胞生長的激素。干擾細胞生長的激素自然會加劇癌症的擴散。高水平的雌激素和多種癌症的風險上升有關,包括乳癌、卵巢癌和子宮內膜癌。
哪些食物與癌症有關?
某些食物吃得太多會增加患癌風險,包括:
糖和精製碳水化合物——研究人員發現,導致血糖水平飆升的飲食與多種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包括胃癌、乳癌和結直腸癌。
加工肉製品和紅肉——加工肉製品或者通過醃製或熏制來保持味道的肉以及紅肉會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過度烹煮的食物——在高溫下烹煮某些食物如燒烤、煎炸或烘烤會產生導致炎症的有害化合物。大多數研究已確定,在過度烹煮的食物中,高脂肪、高蛋白和高度加工的食品害處最大。
什麼食物可以預防癌症?
均衡的飲食是保持健康生活和預防癌症的最佳方法。水果和蔬菜富含抗癌營養素。不過,也有人建議可通過攝入亞麻籽、香料、豆類和堅果等預防癌症。儘量保證天然飲食,不攝入經過加工的食品,可以確保身體吸收更多營養物質和抗氧化劑以及更少的鹽和複合碳水化合物。
有沒有一種能夠完全預防癌症的飲食方式?
大家要謹記一點,雖然許多食物和患癌風險之間可能存在聯繫,但並不存在一種能保證完全預防癌症的飲食方式。明白這個道理後,在飲食中增加抗癌營養物質的一個好方法就是多吃水果和蔬菜,而且最好生吃,這樣才能確保所有營養都被人體攝入。不過,即便是蒸煮的蔬菜也對健康有極大的益處。
除了水果和蔬菜外,多吃富含鈣的食物和瘦肉也能抗癌。此外,烹飪肉時不要油炸或掛麵包糠後油炸,選擇燒烤或烘烤會更健康。當然,這並不意味着要扔掉家族菜譜。健康飲食最講究均衡,偶爾吃一頓富含澱粉或卡路里的食物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控制食物份量,並輔以運動,人們完全可以享用可口美食,而無需覺得罪惡或擔心。
癌症是第一的死亡殺手,是最可怕的疾病之一。這種致命疾病可能會影響人體的任何部位,每種類型的癌症表現出不同的症狀。研究人員發現了許多針對癌症患者的治療方案,但是癌症每年依然奪去了數百萬人的生命。除了治療方案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許多降低患癌風險的方法。經過長時間對癌症的觀察和無數研究,科學家們確定了一些相關的危險因素,比如煙草煙霧與肺癌之間的關聯。不幸的是,並非所有主張都得到了證實。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AFCR)正在探索有關癌症預防的常見的誤解。
5大常見癌症認識誤區:
1.癌症會永遠遺傳
像許多疾病一樣,癌症具有遺傳性。但是,只有5%到20%的癌症診斷屬於這種情況。大多數癌症通常是由生活方式(例如吸煙)、環境因素(例如某些污染物)或未知原因觸發的基因變化引起的。如果父母有癌症病史,這並不意味着他們的下一代也會被診斷癌症。同樣,如果一個人的家庭健康狀況良好,這並不意味着其家庭成員沒有癌症風險。
儘管癌症的遺傳不是絕對的,但對家庭醫生來說,了解病人的家族史很重要。請務必與您的醫生分享家族史的癌症的類型、診斷年齡、血統(家族的母親或父親)、種族以及做過的任何癌症基因檢測結果。這些信息將幫助醫生確定您是否需要基因檢測或諮詢。
2.綠茶與癌症的關係
綠茶對健康有益,且富含抗氧化劑。一些研究甚至聲稱,綠茶可以降低患癌的風險。然而這些研究的規模太小或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因此對於此說話尚無定論。儘管大多數健康專業人員都認為綠茶具有健康益處,但尚未被認為它可以預防癌症。
3.什麼都能致癌,為什麼還要「預防」呢?
從手機到人造甜味劑,有很多頭條新聞聲稱已發現日常用品會致癌,試圖引起讀者的關注。儘管確實存在直接致癌的食物,但一般而言,高脂或高糖飲食可能導致的肥胖問題才是多種癌症的危險因素。同樣,手機、染髮劑、止汗劑和電源線導致癌症的說法也被證明是錯誤的。
什麼都致癌的假設是危險的,因為它忽視了那些已被證實的有效降低癌症風險的方法。最佳預防癌症的方法很簡單。飲食健康、避免吸煙、減少酒精攝取、定期運動以及定期篩查,這些都能幫助降低癌症風險,提高身體健康狀況。
4.孕婦不能接受癌症治療
孕婦可以並且應該在需要時接受診斷測試和治療。僅管在懷孕期間患癌的概率低,但癌症測試和治療對婦女和嬰兒是安全的。使用的測試或治療類型通常取決於癌症所在的位置。腫瘤學團隊和婦產科醫生團隊一起合作為準媽媽制定最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接受化療的婦女不應該母乳喂養,因為藥物會通過母乳輸出。
5.科學研究毫無進展!
在過去的40年中,各個領域的癌症研究都取得了進步。研究人員發現了更多有關預防、篩查和治療的方法,提高了大多數常見癌症的生存率。AFCR致力於促進癌症治療、檢測和預防方面的創新科學研究。
請單擊此處通過慈善捐款來幫助AFCR進一步完成使命。
原文轉自健康時報
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這恐怕是個誤解!
近日,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在線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喝酒損害健康,平均每日飲酒量每增加40克,腦卒中風險上升35%;而這已經是第二次《柳葉刀》刊文表達類似的觀點了,在2018年8月,《柳葉刀》就曾刊登研究指出,喝酒每年造成全球280萬人死亡,最安全的飲酒量是零!
《柳葉刀》2018年8月研究截圖
無論在現代醫學研究中,還是中醫,或者營養專家眼裡,喝酒都不是一件對健康絕對有益的事!
現代醫學研究:喝酒跟太多病有關“小酌怡情、大酌傷身!”“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等說法由來已久,似乎給公眾的印象就是,喝酒只要是少量的就沒問題,甚至認為喝酒有益健康。
然而,這隻是一種想當然,喝酒就沒有所謂的“安全閾值”!
這次《柳葉刀》在線發表的研究,專門對中國 大陸 51萬成年人進行了10年的隨訪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適量飲酒對腦卒中並無保護作用,而且還會增加腦卒中的風險。
《柳葉刀》中國51萬人研究截圖
如果平均每天增加四個單位(每個飲酒單位約半兩白酒,或一小聽啤酒,或1~2兩白酒)的飲酒量,則罹患腦卒中的風險將平均增加三分之一;輕度或適量(如每日1~2杯)飲酒使腦卒中的風險增加10%~12%。
據估算,對於中國男性而言,飲酒會誘發8%的缺血性腦卒中(由血栓引起)和16%的出血性腦卒中(由腦出血引起)的風險。
本研究通訊作者之一、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立明教授表示,該研究的人群,主要以飲用白酒為主,其它酒的證據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除了增加腦卒中的風險,飲酒還會增加癌症的發病風險。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有文章顯示,酒精攝入與7種癌症的發病風險升高有關,其中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
酒本身不致癌,但是酒進入人體后產生的代謝產物乙醛是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證據最確鑿的I類致癌物。
飲酒的危害遠不僅此。
2016年9月《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即使是適度飲酒,也可能增加心臟左心房的大小,而這或許可以解釋飲酒與房顫之間的相關性。
2017年6月,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MJ)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期輕中度(大約每周7到10瓶啤酒或者1到2瓶紅酒)的飲酒也會對大腦功能造成一些損傷,比如認知、記憶等。
2018年的相關研究則更多,1月,《自然》(Nature)上一項動物研究表明,酒精會對幹細胞造成不可逆的遺傳損傷。
4月,《柳葉刀》雜誌的一項涉及人群近60萬人,涵蓋全球19個國家的83項研究表明,酒精攝入會導致中風、心肌梗死之外的冠心病、心衰、致命性主動脈瘤、致命性高血壓等疾病風險的增加,而且,在這些疾病上,喝酒是沒有所謂的“安全閾值”的,只要喝,疾病風險就高於不喝酒的。
同年8月,《柳葉刀》雜誌當前最大樣本量2016版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中2800萬人的數據,又向酒精砸了重重一錘。分析顯示,在全球每年死因中,喝酒是第七大致死和致殘因素。
喝多少酒對健康的威脅最低?結果同樣是零。
而在10月,發表在《酒精中毒:臨床與實驗研究》(Alcoholism: Clinical& Experimental Research)針對40人(18~85歲)的研究發現,與每周喝酒少於三次相比,每天喝一到兩杯酒、每周四至五次(健康指南認為的健康飲酒量)會使早逝風險增加20%。也就是說,即使是最輕度飲酒者,也會增加死亡風險。
如此多權威研究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從健康角度來說,不喝酒是最好的。
中醫專家:酒,在中醫里也是“葯”的角色對於這些研究,很多人據自己所了解的知識,表示了疑問,“不是說,酒能活血嗎?”“為什麼中醫里還用藥酒,或者用酒入葯呢?”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彭玉清介紹說,“中醫把酒當成‘葯’,既然是‘葯’,如果用對了,那就一定是有功效的。不過,也正因為是‘葯’,‘是葯三分毒’,就跟喝葯一樣,沒啥毛病就不要喝。”
《皇帝內經》中提及“酒氣釀生陽熱之邪,如酒熱熏灼,腠理疏鬆,汗出,更可外感風邪;酒性悍疾,易使氣機逆亂。”
彭玉清介紹,酒辛溫,最大的作用就是溫通,能通血脈、舒暢筋骨、振奮陽氣、疏散風寒之氣。對於體內有寒氣癥狀的患者,比如胃痛、痛經等,可以喝點熱酒去寒氣,讓血脈暢通。但這也是有適應體質作為前提的,如果是陰虛燥熱體質,就不宜喝酒,如果喝酒,陽氣和火氣變得更亢奮,身體裡邊的陰液就會被消耗。
另外,很多人喜歡泡藥酒,道理也是借助酒的發散性可以幫助藥力外達于表,更好地發揮理氣行血藥物的作用;同時,一些中藥的多種成分能溶解于酒精中,讓這些成分析出來以發揮作用,再加上酒精有防腐作用,更容易保存。
無論怎麼看,“酒”在中醫里都不是人人適宜的保健品,而是一種“葯”的角色,而且有著嚴格的適應體質,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施治,同樣不建議日常飲用。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會長、第1~2屆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主任委員、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張聲生介紹,酒中的乙醇首先會刺激胃黏膜,長期過量飲酒很傷胃,尤其是原本就有消化道疾病的人群,更易因飲酒而導致疾病發作。
長期過量飲酒不僅對胃不好,對人體肝臟也會造成損傷,酒需經肝臟解毒。2017年,張聲生主任組織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在預防調護方面第一條也建議“戒酒”。
營養專家:不飲酒才是最好的!營養專家也早已意識到了飲酒與健康的關係。《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薦第五條強調了“限酒”。
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果飲酒,一天飲酒的酒精量,男性不超過25克(相當於750毫升啤酒或250毫升葡萄酒,或75毫升38%酒精度白酒),女性不超過15克(相當於450毫升啤酒或150毫升葡萄酒,或50毫升38%酒精度白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訂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營養學會榮譽理事翟鳳英組織起草了“限酒”部分,她表示,把酒精量的上限設置為“25克”和“15克”,是參考了2015年前的國內外文獻,同時結合了中國居民飲酒狀況,最終經膳食指南專家組討論定稿的。
作為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成員之一的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于康教授也作了進一步解釋,膳食指南中作出每日酒精量的上限規定,就是根據研究證據和國人的實際生活作的一個健康建議。膳食指南中的用詞是“不超過”。實際是不鼓勵飲酒。如果非飲不可,不建議超過酒精量的上限值。當然,最理想的還是滴酒不沾。
翟鳳英教授也表示“不鼓勵飲酒,最好不飲,若飲酒,酒精量不超過這個數量。”
于康教授也指出,一直以來“適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都沒有足夠的科學 依據,營養學界也倡導對健康最佳的選擇就是不喝酒。
25克和15克酒精量是非喝不可的飲酒最高限,最好不喝,這和《柳葉刀》幾次的研究建議都是一樣的!
同樣,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深圳)馮翔副教授也表示,從營養角度來看,不管是紅酒、白酒或者其他酒類,其所含酒精所帶來的危害或風險遠大於所謂的“益處”。
簡而言之,如果偶爾需要、非喝不可,那麼應該限酒,把飲用酒精量控制不超過“25克”或“15克”;如果本身不需要,就不要去飲酒。
美國對飲酒的態度也一樣,《2015~2020美國居民膳食指南》明確:“不推薦以任何理由開始飲酒或增加飲酒量,酒精並不是美國農業部(USDA)飲食模式中的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①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on alcohol and vascular disease aetiology: a prospective study of500000 men and women in China,The Lancet,4 April,2019
②American Cancer Society:Alcohol Use and Cancer,https://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diet-physical-activity/alcohol-use-and-cancer.html
③Nature:Alcohol and endogenous aldehydes damage…
原文轉自奇點網 如果要票選人體中最討厭的物質,我想膽固醇一定名列前茅。作為人體必需的物質,我們無法離開它,可是它卻總喜歡在人體中搞破壞,容易引發致命的心血管疾病不說,還會促進肝癌等癌症的發展。最近,休斯頓衛理研究所的華人科學家團隊揭露了高膽固醇的又一罪證。他們發現,高膽固醇會促進T細胞免疫檢查點的表達,使得T細胞更容易被抑制,而失去抗腫瘤功能。值得慶賀的是,該團隊也揭示了高膽固醇抑制T細胞的機制,並找到了拯救T細胞和促進免疫治療的潛在靶點。此外,他們還發現,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腫瘤中的膽固醇含量,減輕腫瘤對T細胞的抑制,促進免疫治療。相關研究發表在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代謝》上,論文的通訊作者是Qing Yi教授,第一作者是Xingzhe Ma和Enguang Bi兩位博士[1]。Qing Yi教授(圖源:houstonmethodist.org)其實在2016年時,科學家就發現膽固醇代謝會影響T細胞的抗腫瘤活性,相關文章發表在《自然》上[2]。2017年時,又有人發現膽固醇會作用於免疫細胞,促進乳腺癌的轉移和復發,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3]。而到了2018年,Qing Yi教授團隊發現,膽固醇含量低的T細胞抗癌能力更強,而膽固醇含量高的T細胞抗癌能力更弱,相關研究發表在《實驗醫學雜誌》上[4]。這也讓Li教授開始對膽固醇在免疫細胞中的作用感興趣。於是,他的團隊繼續進行深入的調查。他們對腫瘤小鼠進行檢測發現,腫瘤組織中膽固醇含量要高於其他免疫器官。並且,免疫細胞的膽固醇含量越高,PD-1、LAG-3、TIM-3、2B4等免疫檢查點[5]的表達量就越高,細胞更容易凋亡,而細胞殺傷毒性和增殖能力則越低。這些證據表明,膽固醇可能具有免疫抑制的能力。
膽固醇含量與免疫檢查點的關係
研究人員設計實驗對這個猜想進行了驗證。他們發現,當膽固醇在T細胞中的積累時,會促進免疫檢查點基因的表達,也即增加T細胞上剎車的數量。而當將這些T細胞注射進入小鼠腫瘤後,就會受到明顯的免疫抑制。
隨後,他們又證實,小鼠腫瘤組織中的膽固醇含量要明顯高於其他組織,而且腫瘤組織中的膽固醇含量,足以促進免疫檢查點的表達,使得T細胞更容易被抑制。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人類結腸癌和骨髓瘤組織中,膽固醇的含量要高於正常組織。
以上實驗都證實,高膽固醇確實具有免疫抑制的能力。不過,高膽固醇為什麼會促進免疫檢查點的表達呢?
研究人員用不同濃度的膽固醇對T細胞進行處理,然後用基因芯片進行分析,發現高膽固醇會破壞脂質代謝網絡,這樣就給細胞造成了很大壓力,於是細胞的內質網做出脅迫響應,上調了一個內質網脅迫感受器——XBP1的表達。而這個XBP1感受器則會促進免疫檢查點的表達,使T細胞受到抑制[6]。
高膽固醇促進免疫抑制的機制
簡單來說,就是當T細胞感受到細胞內部有脅迫時,就會發出指令,關閉自身的免疫功能。而腫瘤正是利用T細胞的這種應激機制,通過高膽固醇在T細胞內製造脅迫,迫使其應付內亂,而無暇禦敵。
既然發現了內質網脅迫—XBP1通路會介導免疫抑制,那將這條通路阻斷,是否有助於解除免疫抑制呢?
於是,研究人員將內質網脅迫—XBP1通阻斷,發現能逆轉高膽固醇誘導的T細胞抑制。同時這也說明,抑制這條通路,具有增強免疫治療的潛力。
他們將小鼠腫瘤組織中的腫瘤浸潤T細胞提取出來,進行過繼性T細胞治療,並與XBP1抑製劑(STF)進行聯用,在肺癌小鼠中進行治療。實驗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聯用組的治療效果最好。與此相反,在T細胞中過表達XBP1,則會使其完全失去抗腫瘤能力。
XBP1抑製劑(STF)可以促進過繼性T細胞治療 黑點為腫瘤
阻斷內質網脅迫—XBP1通路可以促進免疫治療,那減少腫瘤中膽固醇含量是否有同樣的效果呢?
答案是肯定的。研究人員下調了癌細胞的膽固醇合成後,再用過繼性T細胞進行治療,發現進入腫瘤的T細胞PD-1等免疫檢查點的表達量更低,受到的抑制更下,而治療效果也更好。
不僅如此,當用辛伐他汀處理腫瘤小鼠後,再進行過繼性T細胞治療,發現與對照組相比,處理組小鼠腫瘤內的膽固醇含量更低,而T細胞的免疫檢查點表達也更低。這說明他汀可能具有促進免疫治療的作用。
他汀處理的小鼠中,T細胞剎車數量更少
這項研究證實了腫瘤能通過膽固醇抑制T細胞,並揭示內質網脅迫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一個可能促進免疫治療的作用靶點。
並且,本研究還證實,下調腫瘤微環境中的膽固醇水平,有助於解除T細胞的免疫抑制。這表明,他汀類藥物具有增強免疫治療效果的潛力。而這也進一步解釋了為什麼胖子抗癌能力差,免疫治療效果好的現象。
之前我們已經報導過他汀具有抗多種癌症的作用,而今,這個發現有可能進一步拓展了它在癌症治療領域的應用,造福於更多的患者。
參考文獻:
[1] Xingzhe Ma et al. Cholesterol Induces CD8+ T Cell Exhaustion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ell Metabolism, 2019, 30, 1–14. Doi.org/10.1016/j.cmet.2019.04.002
[2 ] Baek AE, Yu YA, He S, et al. The cholesterol metabolite 27 hydroxycholesterol facilitates br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