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footer

關于肺癌你所需要知曉的7個事實

肺癌長期影響著許許多多人的生活,我們有必要了解這種疾病,了解我們可以通過何種方法提高戰勝肺癌的機率。 1. 定向療法在治愈肺癌方面表現出極佳的前景 對于已經確診肺癌的患者,及早咨詢專業醫生進行全面的基因組腫瘤檢測。討論此類檢測的最佳時機在開始活檢之前;然而,請不要擔心爲時已晚而拒絕檢測或咨詢。 2. CT篩查有可能挽救生命 低劑量螺旋CT掃描是可證實的唯一有效的肺癌篩查方式。X射線無法在肺癌初期階段篩查出患者。 3. 吸煙是頭號致癌因素 吸煙是誘發肺癌的頭號危險因素。抽雪茄、煙鬥、水煙也會提高患癌風險。如果你有過吸煙的習慣,染上肺癌的概率最高可能會比從不吸煙的人大25倍。另一方面,即使是多年的老煙民,戒煙也能夠降低患肺癌的風險。 4. 不吸煙者也應保持對肺癌的警覺 大約10%到15%的肺癌病例發生在不吸煙患者身上。誘發肺癌的風險因素包括:吸入氡氣、二手煙、石棉和柴油廢氣等致癌物、空氣汙染,乃至基因突變等原因。 5. 識別警戒現象,及早診治肺癌 僅有16%的肺癌患者是在最可能被治愈的肺癌初期階段得到診斷結果。如果出現慢性咳嗽、咳血、聲音嘶啞、氣喘、氣短、胸痛、骨痛或解釋不清的減重消瘦等症狀,請盡快向專業醫生就診。 6. 肺癌的不同類型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簡稱NSCLC)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占病例總量的80-85%。人們認爲,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腫瘤都屬于這類肺癌。 小細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簡稱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5%-20%。這類肺癌會迅速發展,快速轉移至身體的其他部分。 間皮瘤是産生于器官內的癌症,最初的病竈可能在肺部、腹部、心髒和胸腔, 病因通常與吸入石棉有關。 類癌腫瘤是一種神經內分泌腫瘤,可能起源于肺部或小腸。 7. 前沿科研有助于我們攻克肺癌 世界級的科學家正在不間斷地開展有助于我們抗擊肺癌的科研項目。譬如2017年7月,FDA批准新藥Iressa®,用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新藥獲准的適用範圍包括特定突變腫瘤的患者,這是經Daniel Haber博士研究認定的成果。 此外,感謝Alice Shaw博士,治療耐藥癌症的新方法有望面世。通過成功鑒定阻止腫瘤模型中耐藥細胞生長的藥物組合,通過成功鑒定阻止腫瘤模型中耐藥細胞生長的藥物組合,她的研究將爲患有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ALK基因突變)的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療策略,一到兩年內即可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Read More

2018年4月AFCR中國腦癌會議

  順時針方向:AFCR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巴素娟博士,ECI創始人Andrew Forrest先生,中國藥促會執行會長宋瑞霖先生 聯結國際合作夥伴 近幾個月以來,亞洲癌症研究基金會(AFCR)與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中國藥促會)和杜絕癌症倡議組織(ECI)這兩個亞太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中國藥促會是旨在促進醫藥行業科研創新發展的非營利性全國性一級社會團體組織,擁有139家會員單位;ECI抗癌組織下屬於Minderoo基金會,一家由澳洲礦業巨頭、FMG集團總裁Andrew Forrest創建的慈善機構。 中國藥促會,ECI,以及AFCR和我們在美國的長期合作夥伴全美癌症研究基金會攜手共進,於4月13日在北京聯合主辦了中國腦癌攻關圓桌會議。會議匯聚了來自大陸、香港、美國和澳大利亞政府,實業,慈善,臨床,大學和投資機構的三十多位決策者,專注於如何在上述國家和地區抗擊腦癌這一疾病。 與會嘉賓:癌症科學專家與政策制定者 會議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的新院址舉行。經AFCR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巴素娟博士斡旋,各主辦組織得以合作無間。會議主持人是李文斌教授,同時擔任首都醫科大學醫院事務管理處處長和北京天壇醫院神經腫瘤綜合治療病區主任。巴博士和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教授,ECI創始人Andrew Forrest先生,中國藥促會執行會長宋瑞霖先生相繼發表演說。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曾益新,作為深諳專業知識的中央要員也鼎力相助。 會議當天的亮點是兩位ECI政策推進和臨床科學委員會成員所作的演講,介紹了ECI 的組織指導原則,以及目前與中國、英國等地腦癌研究團隊合作的目標。兩位委員分別是德州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前院長Ronald DePinho博士和神經腫瘤科主任翁維鈞博士,翁博士同時任職AFCR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 會議議程也包括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化妝品註冊管理司副司長李金菊女士,她的報告主旨是腦癌藥物的優先審評審批和拓展性臨床試驗方面的最新情報。 承諾與未來 會議的總結討論環節由巴博士、DePinho博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程書鈞院士和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學系主任趙繼宗院士主持,圍繞“適應性臨床試驗平台、國際合作促進癌症研究、大數據驅動下的創新癌症療法和潛在的資金來源和定向支持”等話題進行。 會議結束時,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家達成一致,彼此激勵,致力於:搜索腦癌治療新目標,合作開發創新性藥物,共同創制工作計劃與指南,加速市場開發和進口審批流程,在中國及其他地區提升腦癌研究投資基金,以及竭力宣傳腦癌相關的各項工作。

Read More